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杭大运河何时能“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3:11 深圳商报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足以与长城媲美为使它不再继续遭受破坏,两位耄耋老人四处奔波游说寻找申遗工作牵头者

  京杭大运河何时能“申遗”

  京杭大运河“生病”了

  郑孝燮,今年91岁,曾参与过平遥古城、卢沟桥的保护。罗哲文,今年83岁,长城的发掘和修复跟这位老人密切相关。

  把这两位老人联系到一起的,是京杭大运河。他们花了21年的时间,为它争取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为此他们多次到大运河去考察,却发现大运河病得不轻。

  运河边空气中的臭味让郑孝燮和罗哲文不禁摇头。

  罗哲文:“我有一次从杭州坐运河的船到苏州,那个晚上十多个钟头臭极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进了运河,各种生活垃圾倾倒在运河边甚至河道内,大量难以分解的塑料袋就漂在运河的水面上,远看,运河就是一个大垃圾场。

  但是,运河变臭变脏并不是两位老人最担心的事情。运河干了,老百姓吃水难了,就只能打地下水喝。没水了,大运河里船也走不动了。如今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只有877公里。眼看着上千年的大运河在几十年里就萎缩了一半,两位老人着急了。

  不保护运河将是中华民族的损失

  罗哲文说:“京杭大运河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曾有一个电视剧叫《天下粮仓》,讲的是靠着大运河,解决了清朝的粮食危机。而大运河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惟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在一千多年间,它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货物运到北方。因为南北贸易的兴起,大运河沿岸兴起了22座繁华的城市,其中就有北京。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龙柱,铺地的金砖都是从运河运来的。一千多年来,北京人吃的大米都是随着运河由南方运到北京,装进了北京大大小小的粮仓。

  大运河不仅仅是运货的水利工程,它也是罕见的文化精品,是中国南北思想沟通交往的重要桥梁。它是一条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水利工程,但21年来,它却一直被挡在世界遗产的门外。

  两位老人觉得京杭大运河应该得到和它价值相称的称号。“如果不申报、不加以保护,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很大的损失。”

  两位老人意识到,大运河在这几十年内环境恶化,要扭转这个趋势需要借助于世界遗产的申报。申报世界遗产之所以对大运河重要,是因为假如大运河获得这个称号,沿岸城市的政府部门将承担起保护大运河的责任;其次大运河的治理可以得到世界各国资金和技术的援助;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在战乱中,大运河还可以免遭战火的袭击。

  21年无缘申报资格

  我国现在有世界遗产32处,最初的6处,就是因为郑孝燮和罗哲文两位老人的建议才申报成功的。当年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两位老人就想推举大运河,可21年来都没有进展。

  21年前两位老人的第一次努力,就被挡了回来,道理很简单。“因为文物是不能动的呀,长城不能动、故宫也不能动。”国家文物局多次跟罗哲文解释,正是因为大运河是活动着的,所以不能获得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

  老人们还遇到另外一个难题,京杭大运河要获得申报资格,需要一个政府部门来牵头申报。

  罗哲文说:“文物局不可能办这个事,因为运河是活动的,跟长城不一样;建设部也不愿意弄这个事情;而且它还跟交通有关系,它实际上是个水利交通工程。运河的申报,没人来牵头。”

  “我问过管申报世界遗产的专家,他说如果我们这里能提出申请,在世界上肯定能通过。”罗哲文说。

  91岁的老郑和83岁的老罗决定自己来操作这件事。两位老人做了一些分工,跑路的活主要由相对“年轻”一些的老罗来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新规定让老人看到了转机,遗存运河可以作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进行申报,意大利一条长850米的运河就因此获得了世界遗产称号,而这条运河远不如京杭运河长,也不如它古老。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83岁的老罗代表老郑上网了。在网上老罗给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市长发出了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写到: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给大运河“申遗”找个牵头人

  两位老人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寻找牵头人,首先想到的是杭州。因为,历史上的杭州本来只是一个小县城,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杭县变成了杭州。

  杭州已经成立了一个大运河集团,负责人陈述告诉老人们,杭州整治运河之后,运河沿岸的房地产升值强劲。可提起牵头申报世界遗产,一直很热情的陈述反应却不很积极。

  杭州不行,两个老人并没有气馁,他们相中了第二个目标——扬州。因为这里是大运河最早动工的地方。一到扬州,老人们就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像扬州这样把自己定位成运河城市的并不多见,原来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工程将从扬州开始,将利用京杭大运河的古河道,把长江水北送。但扬州市文物局长认为扬州牵头不可能,因为南北协调很困难。

  “申遗”提案上了全国两会

  尽管四处碰壁,两位老人还是没有放弃。说服城市牵头的法子行不通了,老罗想来想去,又想出了一个新招,他决定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以提案方式来找牵头人。

  在老罗老郑的倡导下,一份58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签名提案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上去。这份提案名叫《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表示,“最好通过这个事把运河沿岸城市组织起来,共同为将来的申遗做努力。”今年5月份,全国政协会将组织一次对大运河的全线考察,并在杭州集中讨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两位老人21年的努力总算快有结果了。(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供稿)

  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被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之一。有专家认为,“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足可以与长城媲美。”但多年来,这条大运河却一直被挡在世界遗产的门外。

  关注人物

  郑孝燮:规划专家

  郑孝燮,著名城市规划专家。1980年至今,历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和建设部城市规划司技术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我国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事业,尤其是在城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文物、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与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1985年,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古都规划的‘红线’——从隋唐长安和明清北京说起”,论证了这条“红线”贯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影响后世2000年之久。同时他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风格和特点,他将其风格归纳为“方型根基”。

  罗哲文:古建筑学家

  罗哲文,著名古建筑学家,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他曾经亲手修补残损的长城,以驴赶路,以羊驮砖;他曾经参与过编纂《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让珍贵文物得到保护;他曾经几乎走遍我国主要的古建筑遗址,参与鉴定与保护。他是能工巧匠,更是建筑大师,他一生都在为保护文物而奔走。从16岁至今,萦绕在罗哲文心头的不仅仅是长城,泱泱古国庞大的古建筑遗产,都已经与他血脉相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