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推动“六大工程”“竹山模式”生机勃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4:4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 张培铁 通讯员 曹明权 郭齐成 胡光凯)4月上旬以来,竹山县秦古镇大溪村原住在山外的10多户农户落户到此建了新房。刚建成两层新楼房的农民陈吉菊高兴地说:“现在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闭路电视、电话都接通了!”

  镇委书记朱爱民说:“‘六大工程’帮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虚实相济,探索新农村创建之路10年前,竹山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享誉全国,被确定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示范点。当时,竹山出台激励政策,对“十星级”农户子女优先招干、招工、减免部分义务工和税费等。

  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逐步到位,过去的优惠政策已失去作用。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深化“十星”创建?竹山通过调研,从2003年开始,在全县50个条件较好的村实施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以此推动创建发展。同时调整“十星”内容。

  以往“十星”评选有些虚,“六大工程”使之变得实在。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张超欠信用社5000元贷款多年不还,以往不管给他评几星,他都不在乎。实施“六大工程”后,村里评掉了他的“信用星”。有“信用星”的农户贷款可享受利率优惠,特级信用户还可一次贷款1万到3万元。这下他急了,忙借钱还清贷款,换回“信用星”。凭此,他贷款1.5万元,生意越做越大,3年积累资产逾百万,成为“十星示范户”。

  在“六大工程”推动下,竹山50个创建村都建起茶园、果园、药园等绿色产业,户户都有绿色致富项目,水、电、路也得到改善。虚实相济,探索出特色新农村创建之路。

  整合资源,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竹山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十星’创建,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华农大彭光芒教授到此考察后说。

  溢水镇华家湾村以前脏、乱、差。2003年,竹山整合县扶贫、计划、农业、科技、文化等多个部门资源,投资50多万元在这里建起40多个蔬菜大棚和250亩高效蔬菜示范园,90%的农户实现改水、改栏、改厕,建起沼气池。困难户华福忠依靠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4000元,被评上“十星级文明农户”。3年来,华家湾60%的农户评上“十星级文明农户”,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

  3年来,竹山投资1.1亿多元,新修村组公路650公里,1.2万人用上自来水,新建绿色产业基地4.5万多亩。去年底,创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5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9%。

  造福于民,构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华师大吴

理财副教授在竹山调研时说:“竹山绿色小康村建设凸现亲民性特征,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符合构建
和谐社会
的需要。”

  创建使农民得到实惠。宝丰镇喻家塔村3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现在,全村修通6公里水泥路,300多农户用上沼气,800多亩生态有机茶园助民致富。“走路不湿鞋,做饭不打柴,吃水不用抬,村庄亮起来。”喻家塔村农民张宗维高兴地说起绿色小康村的好处。

  目前,竹山通过绿色小康村创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一批医疗大楼和村卫生室,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一批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全县50个绿色小康村已建6000多口沼气池,空气干净清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竹山加大创建力度,力争10年内使全县一半以上村庄成为绿色小康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