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拿着锄头坐电梯 余姚农民的城市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0:15 青年时报

  时报讯 “拿着锄头坐电梯,这现在是我们这里一个特有的现象。”余姚兰墅桥村村主任张春桥说,“这需要时间来改变”。

  从2003年开始,余姚市逐步实施中心村社区化综合改造工程,三年间,11000户农民家庭入住中心集中居住小区,开始了他们的城市新生活。

  余姚市农办主任李森苗认为,中心村社区化综合改造推进了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这一举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农民的城市生活

  村民离开了居住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但离不开过去的生活方式。

  在土地还没有出让之前,村民还可以耕作,农忙时候,村民们拿出农具,换上农装,扛上锄头,跨步走出小区。收获的时候,挑着农作物回到小区,小区和附近的道路成了临时的晒场。

  在阳光公寓里,一位80岁的老人手交叉在背后,悠闲地踱步。他姓邵,祖祖辈辈生活在四明山上。

  邵大爷说,这里蚊子很少,连卫生间都是干净的,小区门口摆满了各种日用品,买东西也很方便。在搬房子前,他想把家里那头猪也带到城里来,把它养在自行车棚里,这个想法不能实现让他觉得遗憾。后来还是悄悄地带了一只鸡,这只鸡在小区里面跑的欢得时候,保安屡次劝说他,后来他就把鸡给杀了。

  上万农民住进小区

  从2001年开始,余姚市实施了村级行政区域调整,把811个行政村合并成269个,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新阶段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政府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但是分散的居住点导致了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李森苗说,“几年前,为了让四明山上一个村的村民用上电话,投资了40万元把电话线拉到村口,没想到只有一户人家装电话。”

  建设集约投入、功能配套的农村新社区,势在必行。

  目前,余姚市筹集资金近20亿元,累计建成多层公寓为主的农村集中居住小区32个,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累计迁并自然村145个,拆迁农户旧宅162万平方米,整理置换农村宅基地321公顷,新增耕地3600余亩。三年间,余姚市有11000户入住中心集中居住小区。

  政府部门还建立了相关权益保障机制,如,农民身份的政策待遇、集体经济成员身份待遇不变,土地承包权益不变,山区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不变,最大限度地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等等。同时,建设城乡一体对接的快捷交通网、生态网、现代流通网、健康保障网、社会保障网和文化教育网,基本形成了农村10分钟购物圈和卫生服务圈、15分钟文体活动圈以及30分钟的物业服务圈。

  根据《余姚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到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5%,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率达到30%,迁并自然村达到500个左右,把100个村建设成市级以上全面小康新农村。”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驻宁波记者 章绍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