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资料:“潘氏筝”是这样发明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0:29 每日新报

  潘海新、潘海伟兄弟自小喜欢音乐。弟弟潘海伟还是当时学校宣传队员。兄弟二人有机械木型制作的技术,哥哥潘海新在单位搞过技改和机械设计,业余教过机械制图,正是由于兄弟二人所掌握的这些技术知识也为以后发明“潘氏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弟弟潘海伟1979年下乡回津后即个体搞机械木型制作。在1986年,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潘海伟接触了“筝改”这一事情,由于从小与音乐结下的不解之缘,他对此表现出了
极大的兴趣。

  潘氏兄弟认为要使筝成为一件完善的乐器就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创新,筝的五声音阶弦列使之先天存在着局限性,而钢琴、小提琴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乐器是因为具备了十二平均律,能演奏各国各民族的乐曲。

  潘氏兄弟的方案是:传统的特色要保留,存在的缺音少律转调困难的不足要克服。经过反复研制,他们确定了采用中置琴码,使筝具有左右两个演奏区,并将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和十二平均律集于一身,两侧的转调装置实现了其能转十二个调的功能。这个方案使筝从根本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能演奏的曲目有了大幅度地增加。

  “潘氏筝”的发明,为作曲家创作筝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演奏家演奏技巧的发挥开拓了新的天地,为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会、交流创造了必备的条件。原中国音协常务书记冯光钰先生在为潘氏筝教材作序时写道:这项发明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古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潘氏筝的发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原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张子锐先生为潘氏兄弟题词:观赏十二平均律转调古筝,从今天的艺术实践来看非常必要而且急需,这是对民族音乐发展的一大贡献。

  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的朴东生先生说:作为民族乐器制作与当代科技相结合的一项科研成果,在目前,不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效应,它对我国古筝事业的发展和当代民族乐队的建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对潘氏筝的发明非常重视,向文化部申报了参评科技创新项目的特等奖,也为推动潘氏筝的发展给予大力指导的支持。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