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菜种植火了红星村 红星特菜在哈尔滨市市场占有率达6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1:11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玮

  

特菜种植火了红星村

  村民在自家的大棚里精耕细作。

  今年的春天来得迟。4月的春风吹在脸上,仍让人感到瑟瑟的寒意。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的温室大棚里却春意浓浓。宝塔似的“富贵塔”西兰花,叶子肥大的奶白菜,惹人喜爱的红葡萄萝卜丁……这些密密匝匝成串成簇的蔬菜,搅热了整个乡村。

  在村民张连友家的大棚里,张连友正忙着给油麦菜浇水。一身泥水掩饰不住他的喜悦。张连友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这些菜都能收一茬了。今年气温比较低,再过四五天才能收第一茬。“以前我种过苞米,也种过茄子、辣椒,效益都赶不上现在。同样出工,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翻番了。”

  村村户户红火起来。插苗,浇水,采摘,自家人手忙不过来,农家院里也雇上了打工仔。在村民沈振山家的大棚,从双城雇来的8个打工者正在种香瓜。一天20多元的进账当场兑现。知情人透露,红星村农忙时,每天来这里的打工者有二三百人。

  村党支部书记刘世林介绍说,红星村有农户1100户,人口3400人。全村有700多户村民从事特菜生产,特菜品种达39个系列、102个品种,年生产优质特菜90多万公斤。夏季,红星特菜在哈尔滨市市场占有率达60%。

  更红火的是人心。特菜种植使红星村年创产值170余万元,平均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元。腰包鼓了,见识广了的红星村民,一改往日的憨直拘谨,增品种,上项目,跑到互联网上卖菜,口袋里的钱变着法儿往上涨。

  红星村越来越耀眼了。一栋栋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前来运菜的车辆往来穿梭。纷至沓来的人们不禁要问个究竟:你们咋那么富?

  在红星村的田间地头,在村民新盖的小洋楼里,记者努力寻找着答案。

  村民刘贵林说,种地也要围着市场转。

  原来搞运输的刘贵林,1995年在山东寿光蔬菜市场看到了芥蓝、菜心这样的稀罕品种,他的脑袋里立刻窜出一个念头:这种菜在家乡能不能种?他拿回了种子。10年过去了,他不仅圆了自己的致富梦,也让当地村民看好了特色蔬菜的市场前景。

  村民李洪瑞说,科技帮了农民的大忙。

  今年50岁的李洪瑞是高级农技师。他可是红星村的“宝儿”,谁家菜地有点儿问题,免不了请李师傅帮忙。说起种菜,李洪瑞滔滔不绝。他强调一个理儿:只有科学种田,才能致富。李洪瑞选用的蔬菜品种都是些新奇玩意。他的大棚里每年至少产出40个品种的特菜。目前,红星村每年都要淘汰5个以上的蔬菜旧品种,同时不断引进市场前景好、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菜新品种。

  村民王枫说,我们村的班子好啊。

  村里请来农科院、东北农大的专家为农民上课。教种田,讲市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特菜生产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村里为合作社购置了无公害蔬菜检测仪器,在蔬菜送往各大超市之前,有专人为蔬菜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确保村民种植的特菜符合超市的准入标准。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85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桂冠更是让红星菜身价倍增。

  记者到红星村采访,在村党支部会议室里,恰逢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成员正在开会,商量红星村新农村建设事宜。村支书刘世林居安思危。他说,红星村的日子过好了,但与南方比,差距还很大。

  这些村里的骨干们商量着,要修一下村里的道路,自来水也要改造,种花插柳美化环境,发展合作医疗……尤其要提倡节水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增加收入。

  红星村人就是这样,不断地在心里拨拉着致富的算盘。他们建起了哈市第一家农村党建网,在网上推销蔬菜,树立品牌;他们组织起来到省、市农科院考察学习,让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启发自己的大脑;他们每年仅有的40天休息时间,也是在参加培训班、阅读科技书籍中度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