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品正带着“奶奶”出嫁25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2:55 黑龙江日报

  

张品正带着“奶奶”出嫁25年

  张品正,一个52岁的女人,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一起生活了25年,这个故事开始被广为传扬。

  上周末,北京市通州区首届“公德之星”评选揭晓,张品正名列榜首。这个非常普
通的女人不懂为什么自己的事会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在她看来,孝敬老人理所应当,没什么稀奇。

  陪奶奶一起慢慢变老

  “这么多年,你累吗?”“累。”

  “别人过得那么潇洒,你羡慕吗?”

  “羡慕。”“遗憾吗?”“多少有点吧。”

  “如果有下辈子,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

  “还是当平民,过平平静静的日子。”

  回答我们的提问时,张品正的手不时下意识地摩挲着旁边奶奶的手。老人的手皱纹堆累,长满褐斑;而张品正的手也像她本人一样,开始显出渐老的虚胖。这两只手牵在一起,已经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了。

  两人脸型也像,一样的开阔明朗,在透进小屋的夕阳中,一样平静地对我们微笑着。

  张品正的很多同事和邻居都不了解,这位金姓老人其实跟她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从前她家的一个房客。

  1979年,72岁的金奶奶还住在别处。有一天老人忽然病了,坐都坐不起来。张品正闻讯找了辆三轮车送她到医院,医生一看,说这老太太不行了,不用住院,想吃什么给她买点什么得了。把老人拉回家,晚上张品正就留下来陪着。本来两人各睡一条被子,但躺下以后,张品正想了想,又钻进了老人的被窝。她整整一夜没睡,不停地伸手去摸老人的体温和鼻息,生怕万一夜里有个三长两短没人知道。

  那时谁都没想到老人不仅没死,以后还要活到百岁。张品正说:“我只是觉得她身边需要有人照料,就每天晚上都住她那儿,给她做伴。”

  金奶奶后来对人说:“丫头对我这么好!我都要死的人了,她都不害怕,还能跟我睡一被窝儿。就是亲生儿女,有几个能这样?”

  老人的感叹正是我们的疑问:亲生儿女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张品正能做到?难道仅仅是出于善心吗?

  是生活的艰难让她们走到了一起

  张品正讲给我们的是一段辛酸的往事:

  “解放初,金奶奶和老伴从外地迁来通县,在我亲爷爷家里租了一间屋。后来搬走了,仍然跟我们家来往。”

  “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这老两口无儿无女,没有积蓄,金奶奶的老伴退休后到处做工糊口。而我们全家6口就我父亲一个人挣工资,为了贴补家用,我妈常跟着这位大爷出去打工。在煤厂里卖小劈柴,到医院看病人,给人家缝手套、纳鞋底、补枕头花……什么都干过。而金奶奶常来给我们几个孩子做午饭,从没收过我家一分钱。”

  “我妈最后一份临时工作,是在一个离家15里的外贸仓库扛大包。扛着装满东西的大麻袋,踩着一条颤颤巍巍的窄木板,垒到大垛上去。每晚回家,累得气都喘不匀。”

  “1971年冬天很冷,我妈实在不想去了。可是金奶奶劝她:‘都快过年了,你再坚持坚持,多挣点儿。家里你放心,有我。’这样,我妈咬咬牙,又坚持了俩月。没想到,转过年政府出台了一个新政策,说临时工干两年以上可以转成正式工。”

  “当时我们都不敢相信。那年代,有份正式工作特别让人羡慕,工资高,各方面待遇也好,给家里解决大问题了!全家人激动得不知怎么才好。就为这,我们一家都很感激金奶奶。”

  1974年,金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孤身一人,奶奶过得更难了。她租的是农村的房子,离我家三四里地远,我们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她回忆,“有一次我看见她去井边打水,她是小脚,拎着个大桶,走路都走不稳。那样子真令人心酸。”

  1974年,20岁的张品正分配到北京市通县(现通州区)北苑学校工作。1981年正月结婚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把金奶奶接到了家里。从那时一直到今天,9000多个日夜。

  凡俗琐事中,有一种执着让人动容

  我们问张品正,这些年哪些事让她记忆深刻?她一脸茫然,说:“想不起来,就是平平常常过日子。”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这样,乏善可陈,漫长而短促,充满了杂务琐事,偶然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也似乎微不足道。不需描述,人们也能想象张品正伺候老人梳洗穿戴、一日三餐的情形。但是再问细些,就会发现,她的很多辛劳已超过常人所能。

  每个冬天的每个夜晚,张品正都要亲手给奶奶洗脚。老人的脚年轻时冻出了病根儿,入冬就会长冻疮。张品正每晚烧一盆热水,捧住老人的脚,放进水里,一边烫一边给她按摩足底穴位,然后擦干,抹上一层冻疮膏,再套上棉袜子。这样,老人钻进被窝里,整夜脚都是暖的。

  今年都3月了,老人脚后跟还冻起一个泡。张品正用针把泡挑破,用手指蘸了紫药水抹在创口上,再贴上纱布,粘上橡皮膏。有一回她给老人擦脓上药时丈夫看见了,说:“你用棉签不就行了?”张品正说:“那不如手抹得匀。”

  张品正身材壮健,笑声洪亮,爱穿大红外套,说话做事很有主见。初见时,我们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粗线条的人伺候老人心思会那样细腻:老人腿脚不便,她就在屋里放上许多小椅子,让老人随时能扶住。老人晚上要起夜,她就把棉拖鞋放在床边的桌上,老人伸手就能够到。每晚离开时,她都把手纸撕好,和拉过来的灯绳一起顺在老人枕边。

  和金奶奶分开住6年来,为了照顾老人进餐,张品正难得陪丈夫儿子正经吃一顿晚饭。

  寻常百姓,苦乐人生

  今年金奶奶已经99岁了,住一间陈设简单的小屋,吃着粗茶淡饭,却依然精神矍铄。多年来,她一直对这一家人心存感激,但这是个非常聪明而有个性的老人,她疼惜这几个晚辈的表达方式也与众不同。

  最早他们住的是一座旧简易楼,后来在楼下空地盖了间小平房,小两口就搬到楼下去睡,把楼上宽敞的房子留给老人和孩子。这样过了一冬,老人过意不去了,却不直接讲,而是说:“楼房我住不惯。一进门就出不去了,想看个人都看不到,这不是把我关监狱了吗?”张品正拗不过,只好和老人调换。

  2000年,学校分给张品正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她想,奶奶跟我那么多年都没得什么好,这回得让她享享福,起码不用生炉子了。但是老人在新房里没住几天又要回平房去,多劝几句,她就急了,说:“这房子是你给孩子娶媳妇用的,万一哪天我死在这儿了,不吉利。你们要是非让我住,那就是不想留我,干脆送我去敬老院得了。”

  张品正家的生活一直不宽裕。3年前,她丈夫下岗了,再就业很难,就用买断工龄给的5万元买了辆“吉利”牌小汽车,每天早出晚归地四处拉活。“看病贵”、旧房即将拆迁,种种难题正在困扰着他们,但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这乐观的一家人。

  一个并无别样的家庭

  张品正说她深爱着奶奶,哪一天奶奶走了,她会想念她。

  1990年前后,为了一点小事,张品正曾经和丈夫8个月不说话,差点离婚。当时所有人包括奶奶都劝她,她就是听不进去。到过年前,离婚介绍信都开好了。最后有一天,有人告诉她,丈夫在农村租了房子,支了张单人床,买了锅碗瓢盆。张品正忽然记起了当年奶奶的老伴死了,奶奶一个人在农村孤苦伶仃的情景。她又心软了……

  金奶奶在张品正的心里究竟占了怎样的位置,她的家人最能懂得。

  张品正的丈夫是个内向的人。他俩1980年谈恋爱时,张品正正在陪伴大病初愈的奶奶,她坦白地告诉他,自己出嫁要带着奶奶。小伙子没说什么,他知道她晚上要去奶奶那儿睡觉,就每天在半路等着她,陪她一起走夜路。

  忆起当年,张品正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去奶奶家路过一处桃园,我俩一边走一边说话,随手捡一些桃枝,带给奶奶,留着她烧火用。我给奶奶挑水,他也帮我挑。结婚之前,爱人就跟我们家人一起,帮奶奶做了好多事。”

  但奶奶毕竟还不了解这个年轻人,1981年刚被接到张品正家里时,总是呆不踏实,每隔几天就要回原来的住处去。那年夏天,老人一场急病改变了一切。小两口扶她上厕所,她突然就昏死过去了,口吐白沫。小两口手忙脚乱地把她送进医院,大夫说是痢疾引起的虚脱。

  昏倒时,老人拉了一裤子屎。张品正的丈夫没嫌脏,跟妻子一起把老人擦干净,又出去找车,跑前跑后地抓药煎药。经过这一回,老人才完全认可了这个家庭,从此再没有离开。

  张品正从小就培养儿子对太奶奶的感情,把准备给他的零花钱放在老人那儿,让他去跟太奶奶要。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还常像只小猫一样跟太奶奶撒娇,摸摸老人的头,蹭蹭老人的脸。每年老人生日,蛋糕都是他买。

  自然,总有马勺碰锅沿儿的时候。偶尔,吃饭时,有人抓一把筷子放在桌上,老人一数,缺了一根,就开始抹眼泪了,意思是说:“你们搁不得我了。”大家只好百般劝慰。

  “你要说亲生和不亲生的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不亲生的更要细心。”张品正说,“凡事我们都得察言观色地自己看到,主动上手,生怕奶奶有什么误解。”

  张品正的丈夫和儿子并不理解我们的采访请求,他们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家跟别人家没什么两样,这个奶奶跟亲奶奶也没什么区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