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民生关注:请在现代化的夹缝中呵护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毅

  梅兰芳的故居已经被高楼大厦埋葬,而蔡元培与林巧稚的故居也将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建筑的设计而变成一段回忆。在人文之城北京,每条胡同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但他们都将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湮灭,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思。(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21日报道)

  说句心里话,望着那些古色古香的胡同墙上写下的大大的“拆”字,笔者虽然并非北京人,但内心也是五味杂陈,相当不是滋味。一座城市的象征是什么?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还是那些残旧的历史遗迹?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或许可以建于此地,也可以建于彼地;但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古宅,却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它所经历的年代、它所目睹的事件、它所承载的命运,却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

  毫无疑问的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发展,是城市进程的一个必然,是无法阻止的脚步。但在摩天接云的高楼大厦的夹缝之中,我们能否守护住最后的一小块印有历史的活化石———那些在城市中越来越被忽略的历史遗址,却至关重要。

  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考量现代化的进程与历史传承的矛盾,则必然导致历史消逝与被遗忘。但历史传承,显然不是简单的一句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能概括的。繁华的高楼为城市带来了现代化的意味与色彩,那些艰难生存在现代夹缝之中的院落与宅第,却代表了城市文化的另一部分无法取代的特征。那些故居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

  所以,我们要感谢像谢雨辰那样为保护“胡同”辛苦奔忙的人们,因为他们看到了城市浮华外表之下的文化空心与缺失:康有为的粤东新馆1998年被拆,赵紫宸故居2000年被拆。清代果郡王府2004年被拆,曹雪芹故居2005年被拆,唐绍仪故居2006年刚刚被拆。那么在2006年之后,又将是谁的故居成为回忆?

  罗大佑歌曲《鹿港小镇》中唱道:“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这段歌词如同谶言警示着那些带着喜悦投入到现代化怀抱的人们。

  当我们拆掉了记录着历史与文化的胡同,并于其上盖起了现代化的楼宇时,我们是否也在重复着《鹿港小镇》人们经历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去完成“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的重任?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