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3:3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为实地调查我国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起源地,记者在短短的9天时间里,行程5000余公里,踏上黄土高原,翻越贺兰山,进入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民勤沙漠化最严重的干旱区。

  根据记者的调查和对中国科学院沙漠化研究权威专家的走访,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沙漠化的态势仍然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仅靠水利部门治沙会走进误区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有37万平方公里。

  “整个环境退化的过程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政策主导了人的行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广庭称,20世纪90年代政府在祁连山山区搞“冷粮高产”试验,使石羊河出山水量大大减少。他认为,甘肃省某规划院正在设计的治石羊河流域治水方案仍然沿着旧的治水老路进行,准备再修6座水库,几百公里的水泥渠道。“这样做会继续破坏区域生态环境。”

  根据研究成果,西北干旱区降雨稀少,地下水的补充来源主要靠山区河流的渗漏补给。但目前许多地方(包括石羊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分管的管理体制,地表水管理部门很少不顾及地下水的补充,在出山口地区修建水库,用固化的渠系替代了水库以下自然河道,断绝了地下水的所有补给来源,一旦地表水源不足就抽取地下水,中游、下游一起超采,造成区域性的地下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如果仅靠水利部门一家搞就会走进了一个误区,越搞越糟糕。”

  国家“沙漠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漠化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地表植被的保护。如果没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压力,在现代气候条件下是不会自然沙漠化的。

  滴灌与沙漠化防治新思维

  “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蒋高明说,这三大误区是重建设、轻保护;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用树木阻挡沙尘暴;信奉人定胜天,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沙漠化防治中,“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但目前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国家科技部专家邱为铎说,“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罪魁祸首。”邱为铎正在阿拉善等地推广滴灌技术。他说,我国已在黄土高原建成了1000亩连片的大田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滴灌小麦比旱地小麦增产300%。

  “我们应该汲取定西地区向河西地区移民,盲目扩大绿洲的教训。防止水资源紧张和对沙漠绿洲过渡带的开垦。当前重要的是加紧下游民勤地区生态恢复,安定人心,号召群众投身家乡的环境恢复和建设。”陈广庭说。

  据国家防沙治沙办主任刘拓介绍,2005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在沙区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打好生态建设相持阶段攻坚战。力争到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第一财经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