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林动“歪”脑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5:18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李秋怡实习生郑静

  17岁到村上工作,21岁担任村主任,27岁成为村党支部书记。陈林成为成都市高新区最年轻的村支书。他说:“我是一个很另类的书记,喜欢动‘歪’脑筋。”

  “每年仅上缴几十万元的税收,还背负着84万元的债务。”陈林回忆说,他担任清
和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没有一分钱集体资产。“当时,只有抓商机,走招商引资路子,才可能更快地创造收益。”

  2001年,因城市规划征集土地,青田家私要搬迁。一听这个消息,陈林的脑袋急速打转转:“这是个机会啊,我们村为什么不去争取过来。”他主动找青田家私的负责人谈合作,同时请求高新区领导在土地租用上给予支持。

  “我们确实想不到。”村民告诉记者,“陈书记的点子是,村里出资修好家具存放的库房,然后出租给青田家私,肯定赚钱。”4个月后,清和村以每月每平方米7元的价格与青田家私初步达成合作协议。

  不过,陈林马上又犯愁了:村里哪有钱修库房?找银行贷款需要担保,清和村没有可作为担保的资产。“找青田家私,依靠它的品牌、信誉,作担保应该没问题。”“但青田家私凭什么给我们作担保呢?”连续几天,陈林陷入冥思苦想。最终,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寻求青田家私的支持,村里把租金减到每平方米6元,请青田家私作贷款担保,同时村里把建库房的资金作反担保。“没想到陈林会有这一妙招。”青田家私方面欣然答应合作。

  清和村拿着240万元的贷款,在石羊工业园租了一块地,立即实施他们的项目。一年后,一个占地17000多亩的青田家私库房拔地而起。成都市高新区有关人士就此评价:它带给陈林的,是一份自信;带给清和村的,每年将有约百万元的集体收益。

  “成都处处是商机,作为大都市中的一个村,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靠这种观念,陈林带领全村人,陆续引进一批企业来村里落户生根。到2005年,清和村共引进企业37家、个体户216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