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接受资助“谢谢”都没一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5:3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早年曾在黄继光和邱少云所在部队服役的高健民,是“在英雄精神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20多年来,他倾个人之力先后关怀资助过130多名学生,而这些受助的学生在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过感谢的,还不到10%。

  高健民对此表示理解,但他还是有些遗憾:如果有更多受助的学生对他哪怕说一声“谢谢”,他都会感到很温暖。

  老人热心,受助者冷漠

  2003年,生长在西北革命老区的黎岳(化名),高分被东北某重点高校录取,但因拿不出路费,其父服药自杀。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高健民当即决定帮助她。高健民病退后,每月只有1200元的退休金,打针吃药和日常开支要花掉一半的费用。剩下的钱,他全部用来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在校学生,特别是对其中60多个贫困生倾注了额外的热情。像以往一样,通过校方主动联系到黎岳后,高健民送去了路费,并一再叮咛她:“有什么困难,或者缺钱了,随时给我打电话。”

  “她似乎不太喜欢我往她寝室打电话,她也从未主动来过电话。”高健民说,2005年中秋节,他拖着病体,拎着几斤月饼前去探望黎岳。“她接过月饼,看都没看,随手就扔在了桌上。直到我走,她连声‘谢谢’都没说,一直神情木讷。”高健民的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从礼节上讲,也该说声‘谢谢’吧?”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高健民关心、资助过的学生已有130多名。“他们毕业后,给我打过电话的非常少,发短信、寄贺卡的一个也没有。家长大部分也是这样。”高健民说。

  谁是雷锋?大学生不知

  高健民退休后,有企业高薪邀请他加盟,但他认为“关注青少年成长更有意义”,所以没去“发财”,而是志愿担任多所小学的义务辅导员。除帮助贫困生外,他还积极为山区学校筹建希望书屋,自费四处作报告。

  高健民对记者坦言:“在学雷锋这条路上,越走越累,主要是精神上的疲惫。”

  2004年3月5日前,高健民去抚顺雷锋纪念馆义务为长春雷锋出租车队联系参观事宜。

  在沈阳车站换车时,高健民遇到4名大四女生,他问她们:“你们理想的职业是啥?”她们说:“就是‘多赚钱的职业’。”“我又问她们:那目标是赚多少呢?她们说:一年100万元,买辆轿车,买幢别墅,再把爹妈接到城里来。我接着又问:怎么赚到这些钱呢?她们说:搞传销,‘忽悠’呗。”

  2005年,高健民遇到更让他震惊的事:“7月份,我在北京火车站广场的花池子前坐着,遇到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和他们交谈起来。我问,你们学校是怎么组织学雷锋做好事的?他们俩竟面面相觑,问我雷锋是谁?”

  学会感恩,要回报社会

  “学会奉献,学会关爱别人,不能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要打在成年人身上,狠狠地打!”高健民深有感触,“不久前,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小偷正掏一位中年妇女的钱包,很多乘客都看到了,竟然没一个人吱声;甚至那个被偷的中年妇女在知道自己被偷后,也不敢吭声。我马上大喝一声,那贼才没了气焰,灰溜溜地下了车。”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受到资助的大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有的有过于强烈的自尊心,有的心怀感激却不知如何表达,有的担心资助者索要回报,有的甚至怀疑资助者的“爱心”……对这些复杂心理,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这些孩子“冷漠”和“无情”,要从更深处寻找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原因。这些大学生在学会感恩、学会报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真“爱”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应是全社会肩负的责任。

  记者在大学采访时,有许多大学生表示,受助大学生毕业后杳无音信,并不能说明一代大学生的精神理想都有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自己有能力时,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据中国青年报(短信代码:408608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