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年后我们上哪儿看皮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0:29 燕赵都市报

  看皮影戏的人少了,学皮影戏的人没有了

  “我们年迈多病,而后继无人,再有3年,这个团也就该散了。”开滦唐山矿区皮影戏团第六代团长方福成忧虑地说。这个成立于1928年、唐山最老的皮影戏团,78载风雨历程后,如今仍坚持演出,从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在矿区一日演多场,场场观众暴满,到目前,皮影戏团只能在开滦煤矿北门的一个小剧院里逢周五周六晚上演出。尽管不收任何费用,但是
每场演出却只有几名老年观众,有时连一名观众都没有,“老影匠”们把演出全当成是自娱自乐了。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打小就在村头看皮影戏长大的。”如今已是两鬓白发的方福成说。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电影都少得很,皮影戏就是老百姓生活中惟一的娱乐项目,“那个时候很多农村都还没有通电,演皮影戏也用不着电,两盏洋油灯(那个时代煤油还是泊来品叫洋油),窗户框上蒙一层白纸,就可以热火朝天演起戏来,几乎就没什么费用开支,主要剧目有《火焰山》、《刘瑞莲救驾》、《金顶山》,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跑来看。”方福成说,有一回演出时间长了窗户纸给烤着了,可是戏没演完,观众不走,家住附近的一个农民跑回拿来一超块白布蒙上,这才把戏演完让老百姓满意了。

  “我们这儿有一个70多岁忠实老观众,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他每场必到,我们常常都是在为他演专场。现在年轻人看不懂,也就不爱看。”方福成说,皮影戏没有了观众,演出也就失去了意义。现在电影、录像、电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皮影戏不受重视了,各种经费和补贴减少,最后简直就也没有了。如今,再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学皮影戏的人了。

  “三年学个戏子,十年出不了一个影匠”。这是皮影戏团里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要成为一个能登台的“影匠”至少要学十年功夫。在一个完整的皮影戏演出时,讲究“七忙八闲”,意思是七个人正好忙活,八个人稍微轻闲一些。“七忙”是指操纵手上线、下线(相当于主角、配角关系)、单皮豉、四弦、三弦、笙、说唱。人少的时候操纵手可以兼顾说唱,但是唱小旦的却难以兼顾,因为唱小旦需要用手掐着脖子唱。“这‘七忙’中的任何‘一忙’没有五年功夫出不来,特别是操纵手,要把手中木偶的举手投足、扭腰送胯、翻转跟斗等每一个动作操纵得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真功夫绝非一朝一夕能练就的。而要能够登台与大家熟练配合演出,没有十年功夫是称不是‘影匠’的。”方福成拿来一本牛皮纸剧本说,就这《金顶山重耳正国》手抄本,没标点符号,也没段章分句。现在,团里能上的了台,堪称“影匠”的,凑足了也就只有十一二人,他们都是对皮影戏有着一分特殊的情结,所以这么多年才一直坚持下来了。

  以后再想看皮影戏都找不到地儿看了

  “我们现在每周五周六晚上七点都有演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观看,只要想学我们就教,不取分文。”方福成团长说,皮影戏团里几个,最老的快80岁了,最年轻的也55岁了,而且身体都不太好,而作为团长的方福成自己已做了两次手术,视力也在不断下降,“再有3年时间,就有人身体撑不住了,人手不够我们就没法演下去了,现在全唐山市就我们一家在对老百姓演,到那时,别说是外地人来唐山,就是本地人想再看皮影戏,都没地儿找去了。”

  今年春节晚会上,“俏夕阳”跳舞队将首次将皮影舞搬上央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说明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特魅力。

  但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正临着逐渐走向衰亡的尴尬局面,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想再看到皮影戏就只有从图片和影像资料库中去搜索了。如何才能避免皮影戏衰亡,继承和发杨下去,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本报记者:王文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