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解郑成功“恩师”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0:00 东南早报

  郑成功七岁时,父亲重金请来名师,史料上没有写明这位名师究竟姓甚名谁。

  日前,南安民间文艺家李冬青先生,为编一部村史,无意中从石井镇院前村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口中得知,明代李孟卿书房边有一株300多年的老榭榴花树,还是当年郑成功从自己府第内移赠恩师栽的,一直到1963年被砍掉……

  □早报记者朱彩云文/图

  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对村史的调查意外解开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昨日,李冬青先生与南安市石井镇院前村李清叶等一行,带着这一重大新发现赶到泉州晚报社,并接受了早报晚报记者的采访。

  二十九年寻找

  晚年了却心愿

  “我写郑成功的民间与历史故事,数来已有29年。

  29年了,我一直在寻找“郑成功的老师是谁”这一答案,国内也有多位专家学者也在寻找这一答案,但一直没有线索。史料记载,郑芝龙曾重金请一位私塾先生教郑成功读书,但这位先生名叫什么,没有人知道。

  最近,我在编撰《院前村史略》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郑成功的启蒙老师名字应该叫李孟卿,是石井院前村人氏!”

  昨日,李冬青先生如是说。

  他称,找到郑成功启蒙恩师的姓名,这是他晚年最大的一个心愿,没想到竟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在对一村史的调查中寻找到了答案。如果不是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的介绍,这秘密不知还会埋藏多久,村中老人知道这一秘密,也是代代相传的,外人则多有不知。

  院前村李清叶先生称,他们正在编撰的村史中一定会对这段历史有所体现。

  郑成功七岁时

  父亲重金聘名师

  现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郑成功研究会顾问的张宗洽,其著作《细说郑成功》之“郑成功传略”篇中记述:

  1630年,郑成功7岁时,郑芝龙派人把他从日本接回祖国……

  郑成功回国后,住在安平(今晋江县安海镇),郑芝龙以重金聘请名师为他授课。

  郑成功从小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11岁时,老师以“洒扫应对”为题命他作文,他在文章中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老师见其命意新奇,气概不凡,大为赞叹。

  郑成功15岁便考了南安的秀才……1644年,21岁的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他拜当时著名学者钱谦益为师!

  另外,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福建分会主编,南安文化部门征集,李冬青、陈瑞统等整理的《郑成功的传说》一书中也提到了相似的民间故事,老师见他应对自如,赞道:“我教了大半辈子的书,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小孩子,能说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真是奇才呀!”

  可是,这位名师究竟是谁呢?

  李冬青等人查阅《郑成功》、《郑成功与台湾》、《先王实录校注》、《郑成功研究》等书,仅仅发现:郑芝龙聘请一位有名的塾师教郑成功读书,但均未写明启蒙塾师是谁?这不仅是一个谜,也是史学界不少人为之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见准确的说法。

  当年启蒙老师

  生前死后流传佳话

  据李冬青介绍,院前村曾有人很自豪地对石井郑氏说,你们郑成功是大英雄,可我们先祖孟卿公是他的“先生”!这话当时未引起重视。

  李冬青调查发现,院前村人并没有夸海口。当年李孟卿辞世时,还有18名官员用18支凉伞送他入葬,其排场很大。

  经过细致的访问与座谈,院前村93岁的李诚迎先生说,李孟卿那间书房有二对竖旗的“旗杆夹”,有一对是郑成功竖的,直到大跃进时被挖去修水利。李老先生回忆,自己祖父曾讲过,当年晋、南、同举子路过时都要到书房拜谒行礼;郑成功在书房前面路边还竖有一块“下马碑”石,凡思明州文武官员经过必须到此下马,此“石碑”在禁海迁界时被毁……

  83岁李水等先生也讲到,当年康熙帝到福建时,派人来召见郑成功的塾师孟卿公。孟卿公避而隐居后壁山大坑石洞内,由其学生(水头蟠龙村人)去见康熙帝,此人回来不久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是病死还是被害死,这是一个谜?

  80岁族老李庄岩讲述:李孟卿书房边有一株300多年的老榭榴花树,还是当年郑成功从自己府第内移赠李孟卿的,一直保留到1963年被砍掉……

  记者了解到,如今,李孟卿的书房、书房前的竖旗杆和栽种榭榴花树的地方,至今还依然可辨。

  至今院前村

  留存一块无名氏碑

  根据考证,李冬青先生说,郑成功的启蒙老师李孟卿,家世堪称为书香门第,塾师代代相传,郑芝龙从晋邑县学得知李孟卿的才学,用重金聘请他到府上教书。

  李孟卿早年的神主牌刻真实纪录其出生年月等情况,村中89岁黄天相先生回忆,现时族谱中编撰的世系、名讳、生卒年等,大都是根据1890年间重修祖厝时进主的神主牌抄录下来的。早年《南安县志》还记载:李孟卿,隆武乙酉(1645)辟为户部主事。

  李冬青分析认为,由于郑成功是一位重情有义的血性男儿,因此在隆武赐姓(1645)封招讨大将军时,当即向隆武帝推荐启蒙塾师李孟卿出任户部主事。只不过后来,李孟卿因发生丧妻失子之痛而归隐。

  据介绍,院前东安下园自然村旁小山丘南

  麓,还留存李孟卿墓地。

  令人疑问的事发生了:其墓碑只有右边凿刻着“妣慈慎洪氏”五字,正中最底部凿刻着“墓”一字,整块墓碑再也没有其他文字了。

  李孟卿的名字没有在上面,无名碑存在什么秘密呢?

  据村中族老透露,原来,李孟卿的元妣洪氏卒于1649年,也是李孟卿出任户部主事后的第4年,而其子李宣卒于1653年,就是李孟卿失去元妣的5年内,故而孟卿辞世时是继妣与孙儿送葬的。另外,康熙帝召见李孟卿时,他让他的学生代替,学生不久即不明不白死去。可见作为郑成功启蒙塾师的李孟卿,就是清廷或劝降或劫持以威胁郑成功的重要对象,死后墓牌只刻元妣不刻自己的名字,以免造成清廷对其墓葬毁灭,这也就不难解释了。

  最后,李冬青先生表示,由泉州主流新闻媒体首发披露的“郑成功启蒙老师是谁”的发现报道,也希望能和过去的每一个发现一样,引起国内研究郑成功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与进一步探讨与考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