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观察]江铜集团:技术创新为结构调整助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0:0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通过多年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对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江铜的多样化经营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外其它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出口产品

  我国最大的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瞄准世界铜业先进技术,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初步形成了以铜产业为龙头的多元化的产业群。截至2005年12月底,江铜销售收入已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36亿元,成为中国铜业第一家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的企业。

  江铜坚持“同心多样化”的战略,多样化经营销售收入从1996年的5亿多元一下子“窜”到2004年的67亿元,利润增长到1.7亿元,并在江铜的经济总量中占据三分之一强。至目前,铜的销售收入占江铜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50%以下。积极引进,迅速消化

  江铜生产了27年的铜,但真正拥有自己的铜加工产品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江铜人凭着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刚进入铜加工领域便迅速占领了制高点,产品供不应求。

  15万吨铜杆项目是江铜从美国南线公司引进的一条生产直径为8毫米铜杆线的专业生产线。技术引进后,江铜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成功解决了竖炉加料系统设备的完善、炉区燃烧系统的优化等技术难题,一年实现了投产达标,而目前,江铜已成功掌握了这一世界领先的铜杆线生产技术。

  铜箔项目也是江铜成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熟先进技术的一个代表性的项目。该项目从美国引进世界超薄型电解铜箔的最新生产技术,技术设备均达到当今世界一流水平。项目投产后,能年产出12微米、18微米、36微米3种规格的铜箔产品共计6000吨,将填补我国超薄型电解铜箔大批量生产的空白。去年12月底,该项目已顺利建成,今年2月份已生产出铜箔235吨,投产仅一个月就基本上达到了系统设计产能。

  此外,按照江铜集团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2万吨漆包线项目、3.8万吨精密铜管项目、10万吨铜板带项目等一批技术含量很高的铜精深加工项目也已相继开工建设,争取使企业的铜加工产品产量在未来5年内达到50万吨以上。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江铜在2010年实现300亿元销售收入作出重要贡献。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国外先进成熟技术的同时,江铜自身的技术创新、研发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道路,为企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

  江铜(贵溪)新材料公司原是一家科研所,只有十几个人,没有产品。后来,一批转岗分流人员来到这里打拼,他们充分利用科研人员多的技术优势,在利用废水、废渣提炼稀贵金属领域闯出了一番新天地。从1991年12月第一条硒生产线成功投产开始,新材料公司便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产量和技术含量,先后开发出以铜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铜系列产品,以稀散金属综合利用为主的硒、碲、铼系列产品,以铅铋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Pb、铋系列产品,和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开发为主的FRP产品。

  江铜矿山新技术公司总结20多年大型斑岩铜矿低品位钼、铼回收经验,于2002年上半年获得重大技术突破。“选钼预处理技术”的成功运用,解决了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中28.9万吨伴生钼、铼等稀贵金属长期无法回收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钼、铼回收的产业化,成本还比过去降低了50%。

  江铜(贵溪)新材料公司、江铜矿山新技术有限公司依靠科研办实业,用办实业的利润来反哺科研,再扩大规模发展实业的模式是江铜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模式。通过多年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对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江铜的多样化经营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外其它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出口产品。2002年,江铜贵冶冶化工程公司成功自行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圆盘浇铸机,为湖北大冶、云南冶炼厂分别制造了电铜洗涤机、捅风眼机,并向伊朗出口了4个精矿喷嘴。

  根据“同心多样化”的战略规划,在未来的发展上,江铜将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围绕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的行业整合,以铜的精深加工为龙头,加快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稀散金属提取与加工及硫化工三大产业发展,朝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的世界一流铜业公司迈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