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7个村企结对 义乌再创全国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1:25 都市快报

  “村口这6000平方米的大水塘要改造成公园,30万元的资金缺口可都是企业无偿帮助村里的!”4月18日,义乌佛堂镇后力山村支书王春南、义乌王斌装饰材料公司老总王斌,签下了一份特殊的共建协议。与此同时,26对村企负责人也在同样的协议上签字。他们也许不知道,这开创了国内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河。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是义乌以市委1号文件确定的《新农村建设二
十条》中的亮点之一,“村企结对”则为之做出了一个美妙诠释。

  “这其实是省委领导支的招。”义乌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毛湘宏说,本月初,在向省委副书记周国富汇报情况时,周国富特别指出:浙江特别是义乌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这一优势,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广泛发动企业能人通过投资建设、结对帮扶、捐资赞助等形式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

  意在营造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氛围

  “义乌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是不遗余力的。”义乌市委副书记杨林章表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不是说政府没钱投入,目的在于营造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氛围。

  统计显示,义乌财政去年用于新农村建设为16亿多元,今年则达到20亿元。“十一五”期间,义乌市政府将每年安排35%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杨林章认为,义乌现有2万多家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家也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对农村怀有较深感情,如果把这些企业家的积极性和资本潜能发挥出来,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庞大资源。

  据估算,隐藏于义乌民间的流动资本约600亿元。

  村企结对带来双赢

  为杜绝“拉郎配”现象,义乌市给村企结对定了两大原则:自愿自主、就地就近。但企业显然热情高涨,按目前的情况,除完成旧村改造的村庄外,原定的700多个村都能在3个月内找到结对企业。“这将是国内首个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市。”

  义乌企业为何钟情新农村建设?毛湘宏分析,义乌在国内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四年来,百姓受益,社会认同,这种可预见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对企业家有巨大诱惑。其次,经过20多年发展,义乌企业家已有自我价值实现愿望,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更强了。

  在王春南和王斌签订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协议书》中,记者看到,双方共建内容就经济、文化、人才、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目标确认。其中企业有向结对村提供生产指导、扶贫帮困、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服务;而村庄的职责则包括:化解矛盾,听取意见,为企业发展营造好环境。

  对此,王斌自有一套理论:“企业一做大,钱是社会的。”王斌认为,“既可回报社会,也能提升企业形象。这是双赢的。”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旭虎则表示,支持企业周边村庄,就是体现企业讲求长期效率原则。

  义乌模式可借鉴但不宜照搬

  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李建新评价,义乌新农村建设二十条有不少亮点。首先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不错,有一系列的建设指标。其次它的农业企业化思路不错,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义乌作为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理应多探索,为其他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设提供经验。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徐旭初认为,义乌推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可取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中最具扩张性、能动性的产业资本。同时,义乌市政府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产业资本者与农村的地缘、血缘关系,以及造福乡梓的愿望。

  徐旭初说,这种模式还有两方面需重视:一、政府应教导农民尊重回乡奉献的企业家;二、培养乡村工业人才,输血不如造血。

  “总之,义乌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发展思路,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搬。”徐旭初说,比如,当地有没有像义乌那样的过剩民资,这种资本与当地文化是否趋同等。

  (记者陈文龙黄新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