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秘“双城现象”①寻找第一把“钥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1:5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作龙 杨兴文

  编者按

  双城,哈尔滨的一个县级市。目前已有瑞士雀巢、台湾旺旺、杭州娃哈哈、江苏菊花、北京汇源、山东万杰、南京雨润、山西杏花村等10户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在此扎
根,已有雀巢、娃哈哈、旺旺、汇源、菊花、雨润、杏花村等1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此生根。这一引人注目的“双城现象”,给双城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何借鉴?本报今起推出探秘“双城现象”系列报道,解读名企、名牌云集双城的缘由,以期为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县域经济往往是一把大锁,顺利“开锁”则是各县领导者孜孜探求的主题。

  就双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打开这把锁,需要敢于否定自我的胸怀,需要敢于战胜自我的魄力,需要敢于抛弃自我的勇气。

  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双城经济发展的锁,是从引进雀巢打开的。

  让时光倒转20年。

  1986年,双城由财政上结县变成了财政补贴县。财政收入只有区区的600多万元,典型的“吃饭财政”,税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不超过5个,而粮食总产却超过了6亿公斤,被称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其实,说“农业大县”也是不准确的,应该是“粮食大县”。从吃“返销粮”到粮食过剩,这是双城从未有过的“负担”。

  当双城人因为粮多而愁眉不展时,有谁能料到,这正是历史赋予双城的一次机遇。

  此时,精明的西方人,循着“奶牛阳光生产带”的纬度来到了黑龙江的杜尔伯特。瑞士雀巢公司想要在黑龙江建厂,也是试图在中国建立首家工厂。然而在“草肥水美”的杜蒙,人们疑虑,奶量的供应满足自己的企业还不够呢,再说,“洋和尚”能念好“中国经”吗?

  双城没有丧失这次机遇,没有草原的双城把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请来,让人家看看他们的两万头奶牛和丰厚的玉米秸饲料。为了表示诚意,县长李树森拿出了与省里签订的“引不来雀巢降两级工资”的责任状。

  那时,双城曾引起了空前的震荡,观念的冲撞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位决策者。

  双城原来有一个乳品厂,创业者用一口大锅熬出了获全国银牌的“双工牌”婴儿奶粉,这是双城人多年引为自豪的品牌。引进雀巢,就意味着砸了自己的牌子。但是,从长远计,一旦成功,60万农民将富裕起来,财政将富裕起来,更主要的是憋粮问题可以解决,可谓一石三鸟。

  于是,县委常委会果断拍板,毅然请来老外“吃”掉了自己。只要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准没错。

  “洋和尚”到底能不能念好“中国经”?20年后,这个“难题”已经无需回答。自己的牌子是“砸”了,但换回的却是世界级品牌、先进的机制、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利在千秋的决策,为双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提到双城的经济发展历史,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不禁感慨:双城当年如果不是坚持引进雀巢,没有3亿多元的税金,怎么摆脱落后面貌?双城的观念更新,找到了第一把打开经济锈锁的金钥匙。

  我们必须善于打破旧世界,而在弃旧图新的过程中,打破自己家的几个坛坛罐罐在所难免。

  双城20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要不断更新观念、敢于战胜自我,发展经济的金钥匙就会掌握在手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