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名师点评“二模”英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2:57 现代快报

  南京高三“二模”在要求上非常贴近高考。“二模”的情况如何?提示了哪些特点?下一阶段该怎么做?快报独家约请名校金陵中学各科名师为考生提示要点。昨天刊出语文、化学及地理的评题,今天来讲讲昨天测试的英语和数学试卷。

  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金陵中学高级教师宋辉

  数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试卷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坚持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为载体,来考查考生的能力,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的考查,坚持对中学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坚持在知识网络交会处命题。

  本次“二模”试卷特点

  1.试卷着重考查了高考要求中的主干知识即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对今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增加的“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函数的综合应用”、“数列的综合应用”、“解析几何的综合应用”进行了重点考查。并对《考试说明》中作了调整的内容,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等差、等比数列、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等作了重点考查。

  2.试卷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化归思想的考查。还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考查,如第10题、第19题,加强了对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的考查。第19题着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对创新试题的要求即“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二模后的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对调整的内容及考查的重点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十分重视主干知识即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复习,加强对“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函数的综合应用”、“数列的综合应用”、“解析几何的综合应用”的研究及训练。

  2.加强客观题及中档题的训练,注意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时间分配,检查自己应对“中等难度解答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高考要求。

  3.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注重算理,注意近似计算、估算、心算、细算。

  4.最后阶段一定要重视课本,要回归教材,狠抓基础,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重视通解、通法,注意解题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南京市高中英语中心组成员金陵中学高级教师朱大龙

  英语:难易梯度分明有创新

  “二模”英语试题总体遵循两纲和考试说明,以中档题为主,不偏不怪。难易梯度分明,设计有所创新。

  一、听力和单选侧重基础

  听力测试的形式、设题的难度变化不大。只是最后一篇关于地震的独白,侧重于对具体信息的考查,考生感觉有一定难度。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对同义词、反义词、转折和让步连词等词汇的整合能力还欠缺。如听力第十六题的对话中使用的fall(秋天),而在试题中考查的是autumn。

  单项填空保持了综合性和语境化的特征,在考查内容方面动词所占比重较大,覆盖面较广,所涉及内容均属于语言知识中的基本项目,真正检测到考生的语言知识运用基础。

  二、完形有一定难度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语篇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综合能力。此次完形填空总体有一定难度,大意是作者对信件的态度与认识,尤其是信件在人类历史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作者还谈及一些与信件有关的亲身感受。如果考生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在猜测生词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忽略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或对通篇的理解,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后面的答题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选项和题目设置来看,试题充分体现了语言知识运用的特征: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但部分选项的设计对语感和习惯用法有较高要求。

  三、书面表达设计独特

  作为高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阅读理解保持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总体较为平稳,难度不大。书面表达设计独特,既生动活泼又寓意深刻,类似于半开放式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能看懂六幅图的联系,构思出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而且要能从中接受教育,或者说要求考生要适当发表一些个人观点。昨天的考试中,部分考生由于缺乏图示辨析能力,没有完全理解图意;还有些考生表达中引用了大量的直接引语,把短文写成了一段对话。这是不符合此类考题的要求的。所以,最后阶段要加强考生在审题和格式方面的训练。(未完待续)

  组稿:通讯员张铭快报记者黄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