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5:55 浙江日报 | |||||||||
人物名片:祝志胜,37岁,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转炉炼钢厂炼钢工。曾被评为杭州市十佳外来务工青年,两次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站在炼钢炉前,透过安全帽上的墨镜,面对近1700摄氏度的钢水,祝志胜可以凭借炉中火焰的颜色,判断钢水的温度和其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他目测的炉温误差从不会超过5摄氏度。
祝志胜的“绝活”远不止这双“火眼金睛”。在杭钢炼钢工序中普遍运用的多项先进操作法,都是他的首创:“钢包立体脱氧法”大大提高了钢的纯净度;“缩短转炉冶炼周期操作法”令出一炉钢的时间缩短了5分零5秒,使每炉每月出钢产量增加2000吨;“提高转炉钢水收得率操作法”减少了钢水喷溅……每一次技术攻关,都令他对炼钢多一份痴迷。 可在当初,祝志胜还是一个不知炼钢为何物的农民。回忆起1992年从武义农村被招工进厂的情景,他笑着说,一进车间看到四溅的钢花和庞大滚烫的钢炉,心中也慌乱过。没想到后来深深爱上了这份炉前的工作。从最初的助手,到后来的合金工、摇炉工、炼钢工……被大家称为“钢铁汉”。 干这行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炼钢工序一天都不能中断。14年来,祝志胜假期春节都没有回过老家。每年除夕夜,他都是在家匆匆吃几口饭后,就往车间奔去。 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他花钱买了不少关于炼钢的专业书籍,抱回家细细地“啃”。 炉前工是三班轮换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每当下班后,他总是先翻翻书本,想想当天工作的得失。 为了多听听其他炼钢师傅的经验,只要一有机会,祝志胜都不忘与同事们交换心得。每当遇到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他总是会虚心地向“老炼钢”讨教,一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对此,他的启蒙师傅骆刚生深有感触地说:“这小伙子,特别爱琢磨,特别爱问‘为什么’,厂里的老师傅几乎都认得他。”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祝志胜的勤奋和钻劲,也感染着同事们。由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就有7名,都已成为各个班组里的骨干。厂工会主席任定法告诉记者:“志胜带班组,确实有一套。”2000年1月,他被指派到有些落后的1号炉甲班当班长,到年底这个班就打了个翻身仗,各项炼钢指标在所有炉前小组中位居榜首。之后,他又担负起新3号炉甲班班长的重任。6年来,由他带领的班组,每年的综合指标都名列第一,他也因此成为杭钢转炉炼钢厂历史上第一个“六冠王”班长。 炉火正红,钢水奔流。祝志胜告诉记者,最近正在琢磨着一个新的技术课题。不久以后,将会再诞生一个“祝氏操作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