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形成1.2亿年 京郊密云发现北方罕见穿山岩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0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实习记者陈彦炜 通讯员孙明舜)记者26日从北京市密云县了解到,密云县在石城镇境内的柳棵峪村天门山发现了形成于1.14亿至1.2亿年的北方罕见穿山岩洞——天门洞,引起了轰动。

  天门洞当地人又叫它“扁担眼”,位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柳棵峪村东的天门山上,天门山为南北走向,海拔800米,地势南高北低,别的村水向东流,而该村3公里长的扁担
溪水沿天门山走向往北流,扁担溪正中有一温泉,常年流水不止,所以自温泉向下冬天水不冻冰,扁担溪又称“鸳鸯溪”,天门洞位于天门山顶,与扁担溪遥相呼应,洞宽40米,高60米,长150米,呈斜坡状。关于它的来历,村中今年74岁的裴得中老人说,相传它是二郎神担山添大海时用来穿扁担用的扁担眼,二郎走到半路,眼看扁担眼要豁了,便放下了大山,南面的扁担眼在湖南张家界,北面的就在柳棵峪村,该洞嵌于绝壁,宛如通往天庭的一座城门,天门山由此而得名,因为它位于北方,人们称他为北天门山。

  

形成1.2亿年京郊密云发现北方罕见穿山岩洞

  日出天门

  关于天门洞的真正成因,北京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的齐如明院长和李怀永总工程师等人日前进行了实地考察,彻底解开了天门洞成因之谜:天门洞为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由于受到雨水的侵蚀、风蚀和植物的根劈等作用,天门洞所在的崖壁顶部岩石裂隙小,岩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部岩石裂隙越来越大,岩块间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这样顶部就保存了下来,形成了穿山岩洞奇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