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因平凡而深沉——江苏如皋“爱心邮路”纪 事(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1:5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这是镌刻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门迎春桥上的一副桥联。

  如皋市邮政局的137名邮递员,抱着“当好人,行好事”的平常心,送一路信,做一路好事,8年多来义务帮扶了216位孤寡老人。“爱心邮路”在不断延伸……一次“上访”引出“爱心邮路”

  如皋“爱心邮路”的诞生,缘于一次老百姓集体委托的“上访”。1998年11月的一个下午,如皋城西鹿门村村主任找到了城西邮政支局支局长,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全村村民请求你们,无论如何要留下老陈继续跑我们那条邮路,工资哪怕由我们出!”

  原来,鹿门村处于乡邮员、全国邮电系统劳动模范陈昭斌负责的邮路上。多年来,老陈对邮路上的一些孤寡老人悉心照顾。听说老陈可能要调整到其他邮路,老人心急火燎地到村主任家中,请村主任向邮局的领导说说情,无论如何也要把老陈留下来。村里的其他村民也都有这样的共同愿望。村主任便带着全村人的嘱托来到邮局“上访”。

  “上访”事件引起了如皋邮政局领导们的重视。如皋邮政局局长王飞云说:“经过调研,我们在全局137个乡邮员中,倡导每人在投递邮路上帮扶一个孤寡老人,得到了全体乡邮员的积极响应。”从此,陈昭斌等几个人的自发行为,转变成了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淳朴憨厚的乡邮员也一个个成了老人们的“儿子”“孙子”,成为他们最亲的亲人。“我是邮政局的家属”

  在如皋市磨头镇曹石村,唐玉成老人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我是邮政局的家属。”其实,老人只是与邮递员沈世新结成了帮扶对子。

  今年67岁的唐玉成有一位养女,但嫁到了外地,不能常回来照顾老人。老人患有高血压,近两年又患上了脑萎缩,需要长期服药。沈世新几乎天天都到老人家,帮着料理家务,代他买来生活用品、药品。为了和老人联系方便,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老人家的墙上。

  去年腊月的一天晚上,沈世新又来到老人家。看到老人洗完脚后没有袜子穿。小沈当即脱下自己的袜子给老人穿上,第二天又买了两双新袜子送过来。这两双新袜子老人至今还舍不得穿,碰上家里来了人就拿出来给人家看:“看,这是邮局的小沈给我买的,现在我就是邮政局的家属啊,小沈就是我的儿子。”小镇上的“报时钟”

  乡邮员姚泽民是如皋白蒲镇上的“报时钟”:每天上午他都准点出现在镇上,镇上居民一看到就知道:“姚泽民来了,该煮中饭了。”

  今年50岁的姚泽民是从当年老山前线回来的退伍兵,当乡邮员已经23年了。他一到镇上,总是“东家喊西家请”,让他来自家吃个便饭。

  姚泽民的邮包里除了报纸、信件外,总装着些扳手、起子、胶水、测电笔之类的工具。送报时,遇到谁家自行车、煤气灶、水龙头出了毛病,他都很乐意地伸手帮忙。

  白蒲镇的退休教师刘镜寰老人虽有6个子女,但都在外地工作。老人习惯看书看报,订了不少报刊。姚泽民除了按时把报纸杂志送到老人家中,还包下了他家里换煤气、买米、打扫卫生、传信跑腿等家务杂事。有时没有报要送,姚泽民也喜欢到老人家中,陪他拉拉家常,说说时政要闻、街谈巷议。如果姚泽民哪天有事没能来,老人都要想起来问:“小姚今天怎么没来?”

  “爱心邮路”上的故事说不完。有心人统计过,137名乡邮员平均每天骑车70公里,8年中行程每人都超过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但他们的爱心比邮路行程更悠远、更深沉……(据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