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仅仅是篮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3:26 舜网-济南时报

  一说起社区的新闻,总有几名朋友忿然:“社区不只有老人,还有年轻人呢。什么时候也关注关注?”小蒋就是其中之一。

  近段时间朋友聚会,小蒋言必称“我们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不就是一帮人业余打篮球,至于吗?”有朋友表示不屑。小蒋说:“不仅仅是篮球,主要是我有了一种归属感。”他补充说,参加类似活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都快成一种生活方式了。

  哦?听起来不错。

  下班了,打球去

  小蒋大学毕业后留济,算起来有6年了。热衷篮球,但水平一般般。19日下午5点,下班后,小蒋拿起球衣、球鞋,匆忙赶往山东中医药大学。两个小时后,在那里,他们“城市蚂蚁队”将要对战“汉唐篮球队”。

  比赛要比想象中的正规得多,虽说是业余队员,可场面很激烈,拼抢也很积极,尤其是场外家属团的加入,更让比赛平添了几分火药味儿。小蒋上场也就半个小时,但情绪非常好,一个劲儿地替队友加油。

  小蒋说,他们队十四五个人,除朋友介绍的,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有教师、公务员、公司职员、医生等,大体上一周打一次比赛,都是利用下班后或周末。“我们队组建时间不长,但在网上有一个联盟,有‘心晴篮球队’、‘美里湖公园篮球俱乐部’、‘沙影篮球队’等近20支球队。”

  因为球,在一起

  济南市业余篮球联盟的网上发起人叫陈磊。20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这个高高大大的济南小伙。他在一单位做网络维护,工作挺忙。2001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风雷队”。他在网上建起联盟论坛后,不断有球队加入进来,成员年龄从20岁到40岁不等,参加工作的人是主流。

  赢了没奖金,也没名气,可仍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在陈磊看来,这是一种爱好、兴趣,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工作压力大,需要一种健康、阳光的休闲方式,篮球就是。”他告诉记者,除联盟上各队之间外,平时各队还会与一些单位、社区的篮球队打比赛。通过比赛,“球友们”熟络了,有什么事互相帮忙,都成了朋友。

  “我们的目标是一块儿打到60岁!”陈磊说,他们中很多人有家庭、有孩子,但一直坚持打篮球,这已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作为联盟的发起人,谈及以后,陈磊也不是没有烦恼。

  场地少,大烦恼

  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场地也越来越成问题。打一场比赛,需一两百元,“AA”制,每人也就是10元左右。“这样的场地太难找了!”陈磊说,社区里很少有地方,以前他所在的社区还有一个篮球架,后来就变成停车场了。去健身房太贵,现在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去学校里“蹭”球打,因为大多数学校的球场不对外开放。

  “不仅仅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存在类似问题。”济南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吴凤歧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一批工作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年轻人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方式调节生活节奏,增强体质,是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

  就济南来说,虽然这几年对公共设施的投资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欠账”太多,面向普通市民的健身场地还比较匮乏。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是整合社会资源。

  吴凤歧举了个例子。今年3月,为满足市民的锻炼需求,武汉首批40所试点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正式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实行学校与社区共同管理,需要到学校健身的市民在社区登记,由学校向社区发定额“健身卡”,市民持“健身卡”到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当然,这都是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

  “真正操作起来,难度可能比较大,其中涉及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互相配合。但这是一种趋势。”吴凤歧说。

  看来,真的不仅仅是篮球。

  从倾尽资源、有超前发展之虞的竞技体育到面向大众、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群众体育,从实现体育自“工具”到“玩具”的转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关键的还在于一个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和谐社会的心。

  不妨从篮球开始。

  (记者 王亚妹 实习生 周斐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