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乐清有个老年话聊队 嘉兴有个老人聊天小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6:14 都市快报

  “戴着两顶棉帽,穿着两件棉衣,正月里,没有太阳,她就坐在天井正中,正对大门,眼神很直,只有门外偶尔经过路人,她的眼神中才会露出一丝微小的期冀,跟着走动的身影,从门的这侧到另一侧。身影消失,她归于平静。”当别人问起为什么要建立老年话聊队时,施仁芬总是一遍遍地描述正月里她在走亲戚时看到的这个场景。

  一个月前,65岁的施仁芬主导的老年话聊队,在乐清市西城社区成立。每次回忆起
那个震撼了她的场面,施仁芬就语速缓慢,仿佛那一瞬间,她身边的空气稀薄得令人艰于呼吸———“她就是想有人走过来,跟她说说话啊。”在这个瞬间感受到的寂寞,像一记重锤,击中了她的心灵,并最终促成“老年话聊队”的成立。

  2004年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人口结构已属典型的老年型,据浙江省老龄委有关统计表明,浙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

  今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专家指出,2030年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期。

  老人的寂寞问题广为关注,不仅是“空巢老人”,就是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也因为孩子们忙,或者因为代沟而显得格外寂寞。正是因为这些,越来越多的人,像施仁芬一样,在为寂寞的老人们做着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注老年寂寞·调查】

  说自己不寂寞的老人们拉着调查员聊个半天

  今年2月7日深夜,衢州柯城区84岁的空巢老人郑老被一场大火吞噬。事发后,一个熟悉郑老的邻居说:“他实在太孤独了,有时候,我看他一个人和鸡说话,让人心酸。”

  2004年,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620万老年人中,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空巢老人”的比例占了36.5%。“事实上,现在的比例肯定不止。”调查的主导者、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说,舟山新近完成的2005年年末户籍人口统计显示,在舟山,“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达到39.12%。

  这些空巢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孤寂问题。

  虽然在2004年的调查中,有86%的老人表示自己不孤独,但是王先益认为,这个数字可能存在水分,“我们的调查员上门时,很多老人都填了不孤独,但调查结束后他们就拉着我们的调查员不放,聊个半天。”面对陌生人,老人往往不愿承认自己孤寂,但他们的行为最终还是“暴露”了他们的真实心态。

  【关注老年寂寞·样本】

  两个杭州老人的故事

  一个自杀一个忍着不麻烦子女

  住在杭州胭脂新村的陈大妈,今年73岁,4个孩子都在城区居住,老伴去世已4年。

  每天早上,陈大妈都去武林广场和社区跳跳舞,打打太极拳。然后陪邻居买菜,再回家打开中央台戏曲频道,“看看电视,家里总有点响声。”

  除了一个住得比较近的女婿,孩子们也没空来看她,孙辈一个月可能也来不了一次。

  每个双休日下午,她家里有固定的牌友过来打牌,这是家里最热闹的时间。她媳妇在附近开了个理发室,但大妈不想麻烦她,每次还是去社区理发,“社区的那个理发师傅对我蛮热情的。”

  为了让家里多个响动,3个月前她找人把好长时间没响的挂钟铃声调好了。

  被孤寂困扰的,并不仅仅是“空巢老人”。

  2005年9月,同住的二儿子出差在外,其他子女也忙于工作,两天没和他联系。突如其来的孤寂,让家住杭州城东的周老一时想不开,吞下100颗安定。

  虽然经过抢救,老人没什么大碍。但回想起来,周老的4个子女仍心有余悸。

  省老年学会专家说,孤独会让空巢老人心情抑郁,觉得生活单调,甚至萌生生命所剩无几的恐怖感。他们的情感往往非常复杂。他们对不在身边的子女既有一种强烈渴望团聚的感情,又不愿意妨碍和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以至于自己长期处于矛盾中。

  【关注老年寂寞·尝试】

  像宋丹丹演的陪聊一样上门服务

  “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2000年全国春晚的小品《钟点工》里,演员宋丹丹这样解释“陪聊”服务。施仁芬说,老年话聊队的灵感正是来自于此,“年岁大了的老人,腿脚不灵便,一年到头,出不了几次门,我们就主动上门,陪他们聊聊天。”

  “102,103……”96岁的叶阿乾坐在窗前,数着从窗口经过的人,自从10多年前他的右脚坏了以后,他就用这样的方式消磨时间。

  自从施仁芬与叶老结对后,他就放弃了这个习惯。“他告诉我,他年轻时给地主放牛,后来还被日本人拉过壮丁,吃过很多苦。到老了,可以享享清福了,脚又坏了,不能出门,做教师的女儿白天都要忙自己的工作,雇来的保姆又听不懂他的土话,我们能来陪他聊聊天,他很开心。”施仁芬说,每次她们出门时,老人都会艰难地拖着椅子送到门口,“常来玩,常来玩。”

  老人话聊,年轻人真还替代不了

  在做了27年社区工作的西城社区支部书记朱锦香的脑海里,一直竖着一块名为“82和28的故事”的警示牌。

  “那次一个82岁的独居老人,家里的煤气罐有点漏气,我当时忙,就叫了一个28岁的小年轻去帮忙。小年轻很利索地就把事情办了。结果大妈不高兴了,‘你这就算完了?至少你也要问问我这两天住在漏气的煤气里面,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什么的呀,’跟我很是一通抱怨。”朱锦香说,这事让她第一次了解到代沟,现在,老年话聊队的出现,让她少了好多这方面的担心。

  “因为我们的成员都是老人,我们知道老年人的想法,而且能用方言和他们沟通,大家坐在一起聊着聊着,经常会忘了时间。”让施仁芬高兴的是,随着老年话聊队的一次次活动,社会影响已经出来了。“我们最初成立时,才12个队员,现在刚过一个月,已发展到43个了,这两天还不断有人打我电话,要求参加老年话聊队。”

  其实,早在2004年初,嘉兴市区88岁老人吴文秀也建立了一个老人聊天小组。每天下午,10多位老人会聚集在吴文秀家里,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无所不聊。参加聊天的老人表示,现在他们早已忘了孤独是什么滋味。

  【关注老年寂寞·分析】

  老年人精神慰藉一个逐渐凸现的新领域

  在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保护处副处长沈小平看来,“老年话聊队”的出现并非偶然。

  “1996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就提出了老年人照料的三个标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随着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基本解决了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这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个时候,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沈小平认为,乐清“老年话聊队”的出现,正是对这种凸现的一种自激反馈。

  事实上,政府早已关注到这个领域:

  在浙江省2004年开始实施的“3587”工程(即在社区内建立社区老龄工作小组、社区老年人协会和社区助老志愿者这3个组织;健全社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权益维护这5张网络;实施老年教育、助老活动等8项任务,达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备、服务设施齐全等7条规范化标准)中,除了继续加强了前两个层面的建设,同时也兼顾到了“精神慰藉”。

  “在‘3587’工程中建设和完善社区老龄组织这一项中,我们就提出,要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助老活动。‘精神慰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沈小平说,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有1551个社区完成了“3587工程”,这占到了全省社区数的60%,而到2006年底,这个比例将达到80%。

  完善必要的法律法规真正实现社会动员

  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董明认为,老年人精神慰藉解决之道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应多轮驱动,即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一种有机合力。

  首先,充分发挥和动员社会的力量。第二,作为政府,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的自发组织行为,更应或者必须为使社会力量介入这一领域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完善必要的法律法规,包括尽可能为这些社会力量给予民间非营利组织所应享有的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这样才是真正实现社会动员的长效机制。(记者李欣阳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