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声呼唤迟来六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0:54 温州都市报

  八十八岁的瑞安老人金信銮昨天终于听到了魂牵梦萦的声音,在电话中,他和台湾的妻子哽咽地叫着对方的小名———

  “来好!”———电话的这一头,瑞安湖岭的88岁老人金信銮深情呼唤结发妻子的小名。

  “阿留!”———电话的那一端,台湾基隆的83岁老人周氏却哽咽着叫出丈夫在台湾时的名字。

  这是隔了六十年的一声呼唤。

  六十年,隔着浅浅的海峡,恩爱的夫妻天各一方,如断线的风筝,失去一切的联系。六十年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终于在昨天早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转折。

  88岁老人的未了心愿

  1935年春,金信銮老人因躲避抓壮丁去了台湾,在基隆市一家煤矿工作。三年后与台湾姑娘周氏却结婚,并育有一女周美子。1947年,因思念亲人,老人独自回大陆探亲。不料,恰逢时局紧张,老人再也无法回台湾,和妻女失去了联络。多年来,老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寻亲的希望。写信、托人打听,几经努力但一直杳无音信。年事日高,找到海峡对岸的妻女成了老人的最后一个心愿。今年4月7日,本报《海峡对岸的亲人,你们还好吗?》一文,报道了瑞安湖岭88岁老人金信銮的心愿,并希望在温州的台湾商人或者与基隆方面有联系的人,能够帮他圆了这个梦。当时,老人能提供的线索只是妻女名叫“周氏却和周美子”,家住“基隆市七堵庄暖暖七十五方地”。

  文章见报后,温州市台办在网站上转载了该文,并致电台北温州同乡会,委托该会乡亲帮忙寻找。市民戴女士是往返温州和基隆间的工作“候鸟”,她来电说可以请警察署的朋友帮忙。几位台商也愿意帮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

  “他要找的人是我的岳母”

  在温从事贸易的台商柯先生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用数码相机拍下当天报纸刊登的内容,传给在基隆的朋友余先生,委托他帮忙。余先生的父亲住在基隆市八堵庄,他就到邻村向上了年纪的老人打听。4月17日,当他向当地一名老教师王水永先生打听时,王先生说:“周氏却是我岳母啊。”当晚,余先生即来到王先生家中,向王太太核实有关消息。王太太说,她原名是周美子,是日军占据台湾时期取的名字,1945年,她就去掉了有日本名字特征的“子”字,并改名为“周勉”。人名、地址、时间基本都对上号,“估计就是他了。”周勉女士激动地说。在得到确认前,她暂时对母亲隐瞒了这个消息,而是拜托柯先生和金信銮老先生面谈,以期获得更多确切的信息。

  两岸亲朋从细节中求证

  4月21日,记者陪同柯先生来到瑞安湖岭金信銮老先生家中。老人身体很硬朗,还能干农活。他用并不流利的闽南话和柯先生聊起六十年前的旧事。结婚时的礼金是252元、妻子的小名是“来好”、年轻时他嗜酒……柯先生一一记录下来,并拍下金老先生的近影,当晚向海峡那边的亲人通报。

  4月22日,周勉女士把消息透露给她的母亲,母亲很激动,并说:“当年,我抱着三岁的你,送他到基隆的码头,想不到他一去就没音信了。年轻时,他很帅,也很上进、忠厚老实。现在怎么这么老了?”在周氏却老人的记忆里,丈夫永远是那个当年的帅小伙。

  4月23日,余先生通过网络传来了周氏却老人五十多岁时的照片等。

  4月24日,金信銮老先生一家围在电脑前,争看台湾亲人的照片。老先生说,照片中的人依稀就是当年的妻子。而家人则一致认为金老先生在大陆的次女和台湾的长女很像。于是,金老先生打电话给台湾的女儿。当时周勉女士和母亲都不在家,是女婿王水永先生接的电话。王先生说:“岳父一接通电话就不停地叫‘来好,来好’。”

  4月25日,周勉女士打电话到湖岭,父亲不在,约了次日上午10时通话。

  4月26日上午10时,令海峡两岸亲人难以忘怀的一刻终于到来。金老先生的闽南话已很不流利,周老太太耳朵也不大灵光,他们似乎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谁也不肯放下电话。唤一声小名,问一问近况,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已不再重要,只要声音能传递永恒的思念。“爸———”女儿周勉在电话里叫着父亲,一次又一次。“爸爸,终于找到你了。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放弃过找你……”女儿在电话里几度哽咽。

  准备启程赴台认亲

  过去的六十年,在周勉女士的记忆里,父亲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任何照片和记忆。只有亲友告诉她,她是“温州囡儿”。她告诉记者,她清楚地记得,在她六岁那年,当地人口普查,因为父亲“失踪”已三年,调查人员在母亲的配偶栏里划了两道红线。在整个成长的岁月里,她十分渴望父爱,很羡慕别的同学、朋友有父亲。而她,填任何表格,父亲一栏永远是空白。思念难抑时,只能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呐喊“爸爸———”。后来,结婚生子,因为忙碌,曾淡忘过父亲一阵子。可是当子女相继成家后,思念父亲的情绪再一次弥漫心间。六年前,她去杭州旅游,她说因为浙江是爸爸的故乡,所以对杭州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还曾幻想能发生巧遇父亲的奇遇。去年,她写下这样一首诗歌以表思念之情:人逢佳节倍思亲,两岸天涯若比邻。时空阻隔六十载,何年何月见亲严。亲严未知身何在,孤女愿望在心怀。岁月无情匆匆过,年少等到两鬓白。

  周勉女士说,4月17日晚,余先生带来父亲的有关信息后,她非常激动,凌晨1时,起床写下这样一首诗:凭空惊雷一声响,断线风筝突回返。六十多年无音信,夜客信息起倪端。半信半疑如似梦,似真似假心慌慌。亲情血脉同牵挂,五味杂陈梦圆欢。此后几天,她说自己一直睡不着,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往事,期待着和父亲的见面。

  因为父亲不会说普通话,也不大能说闽南话,她说要给父亲写封信,详细诉说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思念,请大陆的亲人读给父亲听。

  因为周老太太身体欠佳,昨天,一家人在电话里商定由金信銮老先生去台湾探亲,两岸亲人团聚。昨天下午,金先生的孙子已带着爷爷向有关部门了解有关办理探亲手续的情况。本报记者王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