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典剧粗糙全因心情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4:17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把经典老电影翻拍成电视连续剧,是目前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热点。然而已经播出的此类电视剧,却引起了不少观众 的反感,被指责有“注水”的嫌疑。最突出的表现是:人物太“多情”,掺进大量观众们难以接受的感情戏;“精华”被稀释 ,硬抻长度加“作料”,使原来故事中突出的特点消失。

  对于经典翻拍剧粗糙的原因,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有人说是编创人员太年轻,不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人说是编 剧或导演不会讲故事;还有人说,有些经典根本就不适合拍成长剧。

  其实行家们说了这么多,未必都说到点上。为什么经典翻拍会成为热点?那是因为故事人人都知道,一来审查时容易 通过,二来原来的故事情节精彩,用不着去编新故事,少了很多麻烦。所以,才有很多人热衷此道。说白了,这就是一条省心 省力的创作“捷径”。

  走捷径的想法,在电视剧创作圈子里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某些人开始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创作热情,而是盘算着一集 剧本能拿多少钱,是税前还是税后,什么时候付款。而投资者,则想着如何尽量低地支付成本,特别是剧本创作的成本——因 为大量的资金,将成为名角的报酬,而电视剧是否能顺利通过审查、是否能顺利播出,也都是未知数,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在这样粗糙的心态下,找枪手创作,导致剧本粗糙,便是在所难免了——谁都不会想到去体验生活,因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 资金,当然更没那个心情。

  影视界的人士经常慨叹缺乏好的剧本,这让他们不得不进行经典重拍。实际上,这和影视界许多人生活圈子相对狭窄 有很大关系。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出现在杂志上、图书上、网络上,但影视界的人却很少有耐心去阅 读、去发现。如果真正沉下心来,就会发现值得改编拍摄的好作品几乎遍地都是。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原作就是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发表在杂志上的。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埋怨影视创作人员。在目前的电视剧创作与播出体制下,投资者也好,创作者也好,实际上都担 当着许多额外的风险。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和播出机构打交道、揣摩审查者的意图上,放在了对资金的掌控和调配上,要考 虑这么多事情,还能有多少创作的冲动呢?大家身在圈中,心知肚明,拍戏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这样的体制没有根本变化 ,“注水”的作品就还会出现,观众的不满也就仍然会继续。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