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11个世界读书日: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6:54 江西商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有5%。在读书指数较高的上海市,人均年读书也只有6-10册,而犹太人年均读书达64本。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期盼阅读春天的来临。读书是个人的行为,也是整个人类的行为。读书即意味着明天,意味着希望。

  第四届“全国公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青少年读书的热情与成年人读书下降成鲜明的对比

  4月23日是第11个世界读书日,记者就读者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程度和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当下人们读书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取向的特点。

  市民不知读书日

  在八一大道新华书店和阳明路时代图书城内,记者并没有发现书店的人数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新华书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市民对读书日都不甚了解,但是对于读书日,书店进行的打折优惠还是挺感兴趣。

  随后,记者对这两家书店内的30个读者做了小型调查,询问结果显示:其中28个人表示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当被问到“购书与前几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时,25个人表示比以前少了。大部分人表示,当前的读书“主要是工作需要”,“因为没时间”,以休闲为目的的读书“只占很少一部分”。两个高中生告诉记者,“我们平时一般只买习题练习和学习参考书”,“偶尔也会看看杂志,这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谈到对世界图书日的期待,大部分人都希望,“借读书日的机会能多举办打折活动”,因为“感觉现在的书价还是有点高”。

  工作以后读书少

  在新华书店和时代图书城,记者看到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25以下的年轻人和学生,因此有关课程学习、专业训练书籍以及音像制品的区域自然也就热闹,而文学类、应用工具类等区域则明显冷清。同样的境况在这两家书店的阅读室里就能更清楚的得到体现,清一色的中、小学生,连大学生都没有。

  现年33岁的张先生就告诉记者,如今来书店,都是为了给孩子买书,自己很少有时间读书,有些书买回去甚至半年都看不完。谈到其中的理由,张先生则无奈的说,撇开时间和精力不说,你们看看现在书籍、杂志,不是精装本就是铜版纸,一本书动勿几十元,而里面的内容有可读性的少之有少,所以仅仅从成本和价值来说,还不如上网看书。除非是无法下载的工具书,就会考虑来购买。

  通过对其他几位市民的采访,我们都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结果,时间、内容和价值几大因素阻碍了读者的积极性。

  阅读率首次低于50%

  而在全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去年年底开始组织进行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此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正式向社会公布。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以城乡户籍划分,2005年城镇居民的读书率为58.8%,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农村居民的读书率为43.0%,平均每人每年读3.3本书。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

  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狭义,下同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

  25%的人读书时间减少

  从读书时间看,在读书者总体中,有25.0%的人读书时间减少了;有56.9%的人最近半年的读书时间与上半年基本一样;只有18.2%的人最近半年读书时间增加了。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个人读书时间增加的比例显著减少了,个人读书时间减少的比例又在2003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调查识字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其原因时,选择“没时间”读书的占43.7%,选择“不习惯”读书的比例为29.1%,这也是目前人们不读书的两个最主要原因。

  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

  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近5年来,男性网民比例已经从男性总体的8.0%提高到31.2%,女性网民由女性总体的5.3%提高到24.2%。男性网民增长了3.9倍,女性网民增长了4.6倍,近年来女性网民的增长率要快于男性网民。

  购书周期不断延长

  在购书行为方面,国民的购书周期在延长,但有购书行为的农村读者比例在不断上升,这说明农村图书市场保持着增长势头,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此次调查显示,近年来读者购书周期的总趋势大体是,购书周期在1个月及以下的读者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购书周期在2个月及以上读者的比例在逐渐提高。

  城镇读者之中从不购书的比例略有上升,而农村读者之中从不购书的比例则近年来持续下降;总的来说,2005年读者的购书周期比以前稍微有所延长,购书周期为半年的读者,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成为了比例最高的组别;但是,农村读者之中“从不购书”者和购书周期为“2年及以上”者的比例相对减少,仍然是近年来的一个正在形成的趋势。

  (采访整理/图 本报记者 付强 周君)

  学者观点

  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

  近年来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降低,有四分之一的读书人的读书时间也在减少。

  我们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就疏忽国民图书阅读率的下降,因为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还是要强调传统阅读。在我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然,针对当下网民的阅读新渠道,考虑到网络的快速和海量,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注意引导。很多提倡阅读行为的活动中,现在对如何引导网络阅读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措施。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

  读书是需要付诸实施的行为

  在调查结果中,我注意到一个数字——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个数字高或低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书是种行为,只有付诸实施了,才真正说明具有读书意识。假设这84.1%的被调查者不是光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说法,而是真的去读书了,那么这个数字才值得大家高兴。

  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有两个主要区别:一是方式不同,二是阅读内容不同,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比传统阅读的还是少得多,网络内容目前还不能同纸质媒体相提并论。

  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我想网络是值得引导和关注的一个领域。比如说,把一些已经进入到公共领域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放到网上,以方便网民阅读;另外,提倡网络深层阅读,希望大家在网络上也能读得仔细认真。(学者止庵)

  阅读率下降 国人当做何反思

  阅读室里冷冷清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心境坐下来品味一本好书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浪漫的日子,按照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并传到许多欧洲国家的传统,妇女们在这一天将送丈夫或者男友一本书,而男人们则回赠一枝芬芳的玫瑰。这又是一个勤学共勉的日子,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天———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促进人类重视阅读传统,延续书籍文明。

  日前,国家11个部委发出通知,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的确,在这个油墨飘香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畅游书的海洋,传递中外书情,分享阅读快乐;我们更应该做一篇劝学的美文,吟咏知识的乐园,颂赞文化的功用。但是,在中国图书市场及民众阅读的现状与中国未来知识和思想需要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藉此,似乎更应该做一个关于阅读的反思。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边是民众阅读率的逐年下降,这是我们在世界读书日应该首先正视的现状。目前能够查到的公开资料,是2004年12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调查显示,5年来中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每月至少读一次书”的民众比率从1998年的六成降到2003年只有52%;在识字率、所得收入皆较高的城镇居民,读书率不增反降:近年来经济快速成长的苏州,有将近七成67%的人不读书,北京不读书的民众比率也超过一半55%,上海则有超过两成24%。于是媒体惊呼:半数中国人不读书。

  读书率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按照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两会”期间提交的“设立国家阅读节”提案的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而中国专事读书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是中国人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吗?显然不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读过抄过背过的有关劝学的篇章和格言警句数不胜数,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提醒,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恐吓,到“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的教导,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人生指南……这些警句都可谓苦口婆心,无微不至。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读书呢?

  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答案,比如网络、电视、游戏等挤占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也成为新的求知渠道和消闲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承载者,阅读仍然是人们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像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最有效途径。网络上的深度阅读还仅仅是书籍的拷贝,影视作品的灵感也主要来自书籍。如果我们在阅读率上大大落后于人,那么,在网络开发与创新、影视艺术的创作以及科研技术的成就等方面,我们也同样不可能领先,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永远是句空话。

  有杂志做过一个专题,宣称今日“无书可读”。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出版人,一再谴责出版市场的急功近利,致使书香变成了铜臭,荒漠甘泉变成了城市污水。其实,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拷问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明古国,严肃认真的图书竟然没有市场了?

  说到底读书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读书的激情、收获和习惯都来自教育。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因此应运而生。在这个背景下,让更多的人对书籍充满爱,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如何,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不能仅仅唱赞歌。我们希望这些反思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中国人回到雅乐的书斋,让我们对世界文明的传承作更多贡献。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