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嫦娥卫星可望明年4月奔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0:32 时代商报

  据中新社香港4月26日电 我国月球探测计划总指挥栾恩杰26日表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卫星,可望于2007年4月左右发射升空。

  栾恩杰在谈及我国正在实施的探月计划即“嫦娥工程”时表示,该工程将分三期进行,为后续的载人飞月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1月份正式启动该计划。2005年就是一个攻坚年,全年展开了初样产品的研制、试验与技术攻关工作,在年底已完成。

  栾恩杰同时指出,经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克服了许多困难。但无论如何,年初开始的嫦娥卫星制造,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今年12月份卫星运载要全部待命进场。如果一切顺利,我国的嫦娥卫星明年4月就能“飞天”。

  据栾恩杰介绍,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三步走,分为“绕”、“落”、“回”三期,而第一期绕月探测卫星计划在2007年前后发射。

  二期工程为“落”,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颗“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三期工程为“回”,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

  相关新闻

  

  美国宇航局长受邀访华 中美有望联合登月

  时代商报讯 据新快报报道, 4月25日,美国宇航局长格里芬在参议院“科学与太空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正式宣布,他已经接受了中国方面的访问邀请,今年稍后访问北京,就中美两国太空领域的合作展开磋商,其中最有可能进行合作的领域是登月和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研发。虽然格里芬访问中国的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是美国宇航局官员称可能会在今年9月访华。

  “好伙伴”与“好对手”

  早前,有美国议员认为,“中国希望与美国争夺太空霸主的地位。”对政治家们上述异议,格里芬局长25日明确表示:“20年前,几乎没有人敢相信,美国与俄罗斯有一天会在航天领域合作,可是今天,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很好的合作。美国在航天领域不但需要好伙伴,也需要好的竞争对手,有时候,好伙伴和好对手往往合二为一!”

  布什提出联合登月

  据悉,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白宫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提出建议:中美双方应该在联合探索月球问题上立即展开谈判!对此,美国宇航专家认为,这相当于布什总统很想在登月项目上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准备让中美联合进行登月计划。

  美航天局想用中国飞船

  4月25日,美国宇航局长格里芬证实,在美国议员们追加了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之后,美国宇航局最早能于2011年拥有新的航天飞机,填补2010年所有航天飞机退役后的空白。在2010年至2011年之间,美国可能要依赖俄罗斯与中国出租飞船服务,往返于国际空间站与地球之间。

  三因素促“联姻”

  格里芬谈及准备与中国就航天领域的合作时,解释了促成中美航天“联姻”的三大因素。

  1.中美登月的时间“非常接近”,这是进行合作可能的“时间巧合”。中国将于2010年进行无人飞行器登月,同时打造空间站。而美国将于2018年派宇航员重返月球。

  2.联合登月会让中美双方节省不少的经费。

  3.最有登月实力的俄罗斯没有近期登月的打算,而有登月梦想的日本、印度从技术上来说太落后,美国宇航局“等不及”。

  航天合作“多赢之举”

  1.增加航天透明度 航天科技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然而,以发展民用和载人航天项目为手段来发展军事航天的目的,就经济上来讲是极为不划算的。中国发展太空项目的确是为了民用,中国反对太空武器化。但这种解释美国有人可能不相信,但如果双方展开合作,那么将有助于美国消除对中国的航天发展认识偏差。

  2.节省登月成本 中美无论在太空预算、规模、财政和基础建设上都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两国在各自发展太空项目时也没有将对方作为瞄准目标,因此谈不上什么竞赛。中美之间如果能找到太空合作的方式,要比相互竞争好得多。美航天局已无法支撑它目前正在进行的各项计划,也没有足够的钱进行太空探索。

  3.增强各自凝聚力 中国的航天发展让中美之间不能视而不见。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迅速,其政治和社会凝聚力无人可比,发展目标明确。这大概是让世界,包括美国,对中国的太空项目无法视而不见的原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