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行再次上调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5:10 都市快报

  1万元20年房贷每月多还1.38元

  50万元20年房贷每月多还69元

  昨天傍晚6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这是我国自2004年10月29日加息以来,首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同样是0.27%。与上次有所不同,此次央行仅上调了贷款利率,并没有调整存款利率。与大多数买房者关系最密切的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12%升至6.39%。

  公积金贷款利率是否调整有待确定

  对于房贷利率来讲,此次加息已是10年来的第三次。去年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当时的五年以上住房商业贷款优惠利率5.31%,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6.12%,并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此后,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大部分贷款者都予以5.508%的最低利率。新的最低利率应为6.39%的9折即5.751%,实际上浮0.243%。

  去年3月17日,公积金贷款利率比2004年10月29日的水平上浮0.18%,幅度小于商贷。

  此次调息,没有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单独作出规定,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是否调整还有待确定。

  房贷负担稍有上升

  经过计算,此次调息对购房者的支出影响不太大,属于能接受的范围。以1万元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为例,采用最低优惠利率,若还款时间为20年,每月多还1.38元,一共多还331.23元利息。如果贷款额为50万,每月多还69元,20年多还利息16561.5元。

  若是按没打折的基准利率计算,1万元20年期的商贷每月多还1.57元,一共多还377.76元的利息。50万元贷款每月多还78.7元,20年一共多还18888元。

  总体来说,还款时间越短,贷款数额越少,利息的差额就越小;等额本金还款法比等额本息还款法多支出的利息要少。1万元20年期的商业贷款,等额本金法升息后要比以前多交12200元利息,而等额本息法的这个数字为16561.5元。

  已贷客户明年元旦才适用新利率

  业内人士说,今天以后贷款的新客户,将按照新利率还贷,而老客户应该根据当时与银行签订的房贷合同约定办。一般是从明年1月1日起上调利率水平。在这段时间里,贷款者可以选择提前还款。目前各银行对提前还款都没有时间限制,也不收违约金,只要是万的整数倍就行。

  购房者看加息

  加息不会改变购房热情

  北京购房者侯勇一听到加息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懊悔:“真的是迟买不如早买,不说房价越往后越涨,就是贷款的利息甚至税费,都会越往后越高!”

  正在看房的刘先生则说:“我正担心这件事,果不其然,真的加息了!贷款利息越来越高肯定是趋势,买房要趁早!”

  其他9位准购房者中,没人因加息而打消或推迟购房计划,反而都表示要抓紧时间买房。“早买早合算,”侯勇说。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加息不会改变目前北京乃至全国人的购房热情!

  开发商看加息

  不会影响目前住宅的热销

  昨晚,十余名房产开发商接受采访时,他们的反应和2004年那次加息的反应截然相反,几乎没有一个人流露出惊慌和担忧。

  他们表示:每次调控后房地产市场都会反弹,因此,加息等不会影响目前住宅市场的热销,但有可能带来三个变化。

  首先,一次性付款比例明显提高。事实上,北京自3月份以来,一次性付款的购房人明显比以前增多。其次,可能会使投资的买房人出现观望。他们的理由是:目前投资普通住宅的回报率一般在7%左右,已经非常接近加息之后的房贷利率。

  第三,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购房目标,可能出现调整。受加息影响,普通购房人可能开始重新计算自己的钱袋,重新考虑自己要购买的面积,适用成为上选。

  侧耳倾听

  “贷款利率上调,可谓是打响了2006年宏观调控的第一炮,这也是对当前投资增长过快发出的警示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说

  “对28日股市盘面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这仅仅是短期反应。”———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苏彦祝分析(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