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家高峰论坛:加快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7:33 大众网

  编者按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鲜明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4月29日,第二届山东企业家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全省200家重点企业集团的负责
人与党政部门代表、经济界专家齐聚泉城,共商企业发展壮大之策。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主要围绕自主创新主体与机制、自主创新投入与动力、自主创新与市场定位等展开研讨,以期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改革、管理与发展,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转变”、建设制造业强省出谋划策。

  本报采撷了12名企业界代表的观点,以飨读者。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庆存

  立足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以自主知识产权武装起来的竞争实力,既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发展需要。

  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要长期地发展下去,要发展成大企业,就必须重视技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这个规律持续地坚持原始创新,才能拥有垄断技术;在市场上我们不仅依靠必要的广告与促销投入来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产品本身的技术和质量。

  完善的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海信的技术创新体系大致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研发中心应用基础研究机构为基本研发团队,其战略定位是追求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从事前瞻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工作。第二个层次是面向市场、以满足当期市场需要的产品为主要定位的专业性产品开发机构的研发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专业研发支持平台。第四个层次是量大面广的群众性革新活动。

  把握创新规律是自主创新的必然要求。“核心技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技术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说明要达到高水平必须是从今天做起,而要是今天买技术,等以后积累起来资本,再投入研发、再提高研发水平也就来不及了。

  瞄准产业化目标实现自主创新良性循环。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可以概括为实现这样一个增值的循环——先把钱变成技术,再把技术变成钱。技术研发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要远近兼顾、持之以恒。

  创新思维,打造现代服务业集团

  三联集团董事长张继升

  创新从改变思维开始,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有“想人之未想、做人之未做”的精神和气魄。为此,我们提出了“领先时代,挑战传统”的企业精神,不断突破思维定势,抢抓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

  产业运营思维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石。企业要善于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先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置身于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产业运营思维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领先半步的市场竞争思维,是跨越式发展的先导。身处市场环境,竞争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理想的境界是“领先半步,进入无竞争领域”,就是要通过人才、技术、品牌等资源的积累,通过规模档次的提升,通过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营造出“无竞争的环境”,实施差异化竞争。

  创新要抢占人才高地

  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

  民营企业有着其他经济组织不具备的机制灵活的优势,未来社会的市场竞争将变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高地,谁便牢牢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第一,要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好科研机构和社会人才资源。我们也许没有科技创新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但我们有灵活的机制优势,我们完全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结盟,将散落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才整合起来,借助外力进行科技创新。

  第二,要尽最大努力抢夺人才,抢占人才高地。未来大企业的标志,不会再以占地面积、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等指标衡量,而是看你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没有自己的品牌,有多少专家、博士和科技人才。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便是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要舍得花血本,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第三,避免进入人才误区,加强人事管理和考核。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业绩作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力求避免人才大锅饭和人才浪费。

  以创新增强企业发展优势

  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

  产品、工艺与装备、全过程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网络建设是企业最主要的基础工作,事关企业的竞争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企业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实现各项基础工作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在行业地位、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等方面不断提高。

  适时进行技术改造,是创造竞争优势必经途径。小企业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水平靠工人的技能和责任心来保证。随着经济实力和企业前景的变化,要有重点的适时强化装备条件和制造能力,逐步创造优势。

  强化全过程的管理创新,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保证。管理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增加效益,管理要覆盖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全过程。通过规范有序的管理,实现零缺陷、零库存、无漏洞,使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

  为用户创造价值,靠品牌推动持续发展。市场竞争不单是产品竞争、价格竞争,竞争的内涵是经营理念的竞争、心理状态的竞争。价格战是在泥潭中混战,价格战最终使企业、用户、经营商俱败俱伤,是一条死路。

  “三力”驱动实现健康发展

  华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

  企业发展除了要有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发展前进的动力。总结我们成功的经验和体会,就是依靠内力、助力和外力这“三力”。

  聚合内力,做强做大主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聚合内力——瞄准主业,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发展,集中优势打造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成本低、质量好、档次高的优质产品,这样才能领先一步,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选准助力,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做长做粗生态产业链。实施多元化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无数个企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选择与主业相关的多元化产业,有利于集团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为企业的跨越发展助力引航。

  借助外力,创造机遇强强联合,向世界级企业迈进。有机遇要会抓住机遇,没有机遇要会创造机遇。在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方面,要打破条条框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能为公司带来技术、带来发展资金,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市场销售网络,能使公司迅速地发展壮大,谁占大股、谁占小股都不是大问题。国内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档次,还是管理、技术水平,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对手十分强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摒弃胆怯、退缩、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意识,树立开放和自信的心态,主动出击,把企业融入国际竞争中,并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与国外大企业展开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借力共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民族动力品牌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旭光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偷不来、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来加快自身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技术引进已经成为我们技术改造和升级的主要形式,如果处理不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就会出现无止休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或者陷入“引进—落伍—再落伍”的恶性循环。讲自主品牌,与国际间的研发合作是不矛盾的,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必须是以我为主的全球化,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换句话说,不能仅仅成为别人全球化中的一部分。

  坚持自主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要坚持把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严格遵循“市场的需要就是技术进步的课题”、“用户的难点就是产品开发的重点”、“开发成果交给市场来检验”的原则,建立起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

  

企业家高峰论坛:加快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从学习开始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振峰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的传统产业在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是否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和正确的战略方向,决定了其在新经济布局中的位置,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而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必须以自主创新顺势而为;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获得持续的动力源。

  创新从来都是从学习开始。国外引进技术,通常是引进1美元的技术,要花2-4个美元的投资来搞消化吸收。单纯依靠膨胀规模实现企业产能增长的方式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行业关键技术,在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坚持实施“借脑”工程,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

  创新是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独特性和延展性。

  以创新为动力打造知名品牌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石祯

  建百年企业必须打造知名品牌。当今市场经济竞争,已经发展为品牌的竞争。许多成功的企业,产品或许早已扩展到其他领域,或不再从事最初的某些产品加工,但其经典的品牌却长盛不衰。无论生产哪种产品,企业的品牌价值是一直在无形地增长。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可以不断更新换代,不变的依然是我们持久的品牌文化。

  品牌不断形成的过程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尽管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品牌建设,眼前收益不高,但我们认为,品牌资金的投入恰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笔财富,它将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打造品牌的基础。先进的设备为生产名牌产品提供了硬件保证,强有力的科技开发能力确保了产品的领先性。

  资源节约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开文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来讲,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渠道。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舍得投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创建过程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我们不仅在管理上下功夫,而且在投入上下功夫。下决心把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掉,实现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把工艺填平补齐,使整个生产系统发挥出最大效益,在更大程度上节能降耗。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节约方面所表现出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达到不逆转的节约效果,也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的持久动力。

  创新观念机制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

  促进青岛港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创新观念与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港战略,培养造就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创新思想观念,构建员工成才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尊重实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发展造就人才、岗位检验人才、工作学习化四个新观念,努力营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干事创业、人人发展提升的良好氛围。

  新机制,构建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多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分配、用人机制,激发员工成才的积极性,培养造就“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创新EAP工程,构建充满人文关怀和家庭亲情的和谐家园。通过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们认为,在青岛港职工是港口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力。青岛港不仅是一个企业,而且要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以自主创新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

  培育和应用核心技术,是煤炭企业生产高效、安全的惟一出路。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煤矿企业要实现安全高效,必须走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的技术发展路子。兖矿从大规模开发建设开始,就确立了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培植和发展煤炭生产核心技术,走大型化、集中化、系统化发展之路,使企业较快实现“三个过渡”:由小生产到现代化大生产过渡,由简单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向综合机械化过渡,由小型分散向大型集中过渡,跟上并赶超世界煤炭生产发展水平。

  强化自主创新、培育新的产业优势,是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转变对煤炭资源由普通燃料到化工原料的认识,在进行战略资源开发的同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煤炭气化、液化、焦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推动煤炭产品深加工,发展煤化工接续主导产业,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是确保自主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关键人才,使用重点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兖矿成长有机遇、发展有舞台、创新有条件、成功受尊重,贡献有回报,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

  建立自主创新联盟

  丛林集团总裁张培良

  重大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重大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对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垄断市场的格局,我们必须敢于冲破技术封锁,打破技术垄断,对国内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要有坚定的信心。特别是像万吨铝型材挤压机这样具有战略性、基础性装备和重大科技项目上,我们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这应该成为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及产业的基本思路。

  建立在灵活机制之上的技术创新联盟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市场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结成创新联盟,各方能够围绕创新项目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上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与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通过走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路子,突破体制的束缚,改变在重大技术设备设计、制造等领域存在的资源分割、集成不足的问题。

  创新为山东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十五”以来,全省工业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595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占15%,分别是“九五”时期的1.2倍和1.3倍;累计完成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创新项目260多项,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40多项,分别比“九五”多62项和12项,形成了海信信芯、万华MDI、东岳离子膜、兖矿综采设备及水煤浆技术、华鲁恒升大化肥国产化装置、丛林万吨铝型材挤压机、济钢干熄焦等一批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74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44家,分别比“九五”多120家和12家,申请专利3125件,比“九五”增加1800件;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8%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

  大投入为我省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十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000亿元以上,完成技改项目1.4万个,目前全省技术创新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高于3%,20家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投入已占全省企业研发经费的80%以上。

  (本版稿件采写:袁涛吉蕾王成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