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文在掌,就是故乡在握——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白岩松德清论“游子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8:3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郑蔚陈琦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德清籍诗人孟郊当年在万里之外思念故乡,写下了让无数游子泪满襟的《游子吟》;昨天,千年之后的故乡人举办了“游子文化论坛”,请来了写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余光中先生和余秋雨、张抗抗、白岩松。学者、作家和主持人同台讨论:什么是故乡?全球化时代的“游子文化”有什么意义?

  故乡是游子的精神慰藉

  身为杭州人的张抗抗,曾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又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杭州是她的故乡,东北是她的第二故乡,张抗抗说:“故乡是亲情的象征,所以凡是你用虔诚之心去思念的地方,都是故乡。对于他乡,人们往往是付出;对于故乡,则是回报。对故乡的爱是大爱,故乡又是现代游子的精神慰藉。”

  余光中先生则将故乡分为三个层面:亲情层面、文化层面和历史层面。他引用汤玛斯·曼为逃出纳粹魔掌而逃亡美国时说的话:“凡我在处,即为德国。”他指的是只要坚守祖国文化的精华,就没有离开祖国。故乡是共同文化的精神家园。这令我们想起余光中先生“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的名句。

  在行走中才能发现故乡

  银发稀疏,面容清癯的余光中先生,如今已经年届78高龄,但他思路依然十分敏捷。他说:我写那首《乡愁》时,只花了20分钟。但那时,我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用白岩松的话说,“20多年乡愁在他内心的冲撞已经达到了极限。”

  论坛主持人白岩松说:一个人通常要身在他乡的时候,才会发现故乡。他举例说:有位北京朋友在出国前,经常愤世嫉俗,但他出国后,有一次听到后来出国的人说国内怎么不好,马上就跟他急了。这说明人在离开故乡以后,故乡会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更会发现故乡的美。

  余秋雨先生也认为,李白能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是因为李白一生是一个充满“异乡感”的人。李白不断地行走,在行走中才能思念故乡、发现故乡。

  中文是中国文化的半径

  余秋雨引用了他在《千年一叹》中的一个故事:在约旦沙漠的深处:他遇到了一家中餐馆,开餐馆的老板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海上文人的后代。问其是否想家,她回答:“不想。我的中餐馆开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故乡”。余秋雨先生总结说:中华饮食文化,成了故乡的象征。对一位中餐馆老板来说,坚守了中华饮食文化,就是坚守了中华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其实哪怕你不出国,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精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光中先生前一天与记者见面时,就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他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大圆,而中文是其半径,半径愈大则圆周愈大,我们要努力把把中文学好,让这半径变得更长,使中国文化走得更远。”

  余秋雨先生强调:汉字是家乡的象征。中国文化流传千年,汉字功不可没。他说:“我至今读孔子的书,就像读乡下爷爷的来信。”足见汉字可以“思通万里之外,意结千载之前”。他希望海外游子们不要放弃中文的学习和掌握。余光中先生补充说:“只要中文在掌,就故乡在握。”

  面容清癯的余光中先生侃侃而谈。本报记者郑蔚摄

中文在掌,就是故乡在握——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白岩松德清论“游子文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