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节约型增长引领发展 以节约型消费引领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9:24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负责干部大会,传达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相关工作。市委书记罗志军就贯彻全省两次大会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型城市提出要求。市长蒋宏坤在会上传达了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及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市委副书记缪合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序建和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负责人出席会议。

  罗志军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与具体部署为我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南京自主创新大会提出的总体思路符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符合省里会议的精神实质。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作为工作方向。建立起激励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真正把各种资源盘活,把各种机制搞活,把各种人才激活,让科技人才从大院大所中走出来、用起来,让应用型创新成果从研究室中释放出来、转化起来。二是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改革,激发创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靠引导,制定有力的财税、融资、政府采购、技术引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推动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动力。根本途径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一个平台、两个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区县都要积极主动为科技成果供求双方牵线搭桥,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政策上的“零成本”。四是要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形成创新型城市的有力支撑。积极支持和鼓励园区、企业向大院大所争取人才、争取技术,提高园区企业载体的技术层面与人才水平,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孵化器体系。五是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切实建立起有效的政策激励和优良的体制机制,采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运用特殊的政策和待遇,从国际上招聘紧缺的领军人才,在重点领域形成领军人才集聚效应。

  就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罗志军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节约型城市建设问题,市委、市政府专门做了决定,把我市节约型城市建设工作推向深入。他在会上明确了我市节约型城市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首先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他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产业结构偏重的坎、发展成本上升的坎、环境压力加大的坎、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建设节约型城市是我们必须走通的“闯关之路”。南京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探索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互动双赢的创新模式。

  二要明确目标思路,形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强大驱动力。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最核心的目标定位是:节约型增长方式引领发展,节约型城市化模式引领建设,节约型消费方式引领生活。要重点抓好“五大驱动”,即结构调整驱动,促进产业向节约型转变,核心是加快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把节约型城市建设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并行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和利益机制的创新;生态建设驱动,整体提升南京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政府管理驱动,强化政府在节约型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引导功能、政策调控功能和重大工程组织功能。

  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节约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建立起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重点抓好服务业“十大项目”和一批重点集聚区的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型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政府、企业和社会3个层面整合力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领域、各环节。

  四要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形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特色。坚持规划先导的城乡发展理念,从规划源头把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关口;构建节约型基础设施体系,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大力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积极推广新型建筑。

  五要建立健全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证,建立起有效的目标责任体系,以鲜明的政策为导向,建立起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机制,以丰富多样的宣传为手段,促进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为支撑,健全促进节约的监管制度。

  会议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相关意见,征求与会代表意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