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天劳动节 孩子你学会劳动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6:1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五一国际劳动节已来临。

  五一国际劳动节,不由得让人想起“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等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的孩子却成了“公子哥儿”和“娇小姐”。

  记者近日在天津、南京、甘肃等地采访时发现,现在城市里的很多孩子什么活儿都不会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少爷”和“小姐”了。

  自古以来,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的孩子却不会劳动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孩子变“公子”吃饭洗衣成问题

  “五一”快到了,江苏盐城的张正芹和她15岁的儿子夏华一起回家。从去年孩子到外地上初中以来,38岁的张正芹就在孩子的学校旁租了一间房子,每天忙碌于洗衣、烧饭等事情。

  “夏华从小就没离开过我们,若是让他一个人在这么远的地方上学,平日里,他的吃饭和洗衣怎么办?没办法,全家人最后做出了让我‘陪读’的决定!”张正芹这样解释她的不得已……

  “夏华”非个例。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

  兰州市东郊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她上三年级的女儿连收拾碗筷等简单的事情都不愿做。

  缺劳动意识主因不在孩子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杜文东说,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渐抛弃这个美德,这是非常危险的。对青少年来说,劳动的作用不仅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专家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缺乏劳动意识,最主要的原因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不在青少年本身。

  家庭教育有四大误区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颖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孩子回到家里,想做点儿事情,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父母们总会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是将来“成才”的惟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2元。当被老师发现并提出批评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

  学校因噎废食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彭德华说,从学校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课程压力大,造成很少有时间去安排专门的劳动课;另一方面受到安全因素的制约。同今年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呼吁恢复中小学的春游”一样,学校在组织学生参与集体劳动时,担心因为组织劳动导致学生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在部分学校看来,因噎废食总比出现安全事故好。

  社会上重脑力轻体力

  从社会层面分析,彭德华认为,青少年轻视体力劳动实际上是社会上“重脑力、轻体力”思想影响的结果。在很多成年人看来,即使收入相当,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比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高,成年人的这种观念影响着孩子们的判断。

  (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