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儿子卧底六年揭开营销黑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02:40 海峡都市报

  N《法律与生活》

  6年前由于误食保健品,王韬(化名)的父亲悄然离世。为了揭开保健品营销的黑幕,王韬忍着丧父的悲痛,毅然辞去工作,加入到保健品营销的行业中。3月29日,王韬赶回北京,在确认记者的身份后,接受了采访。

  父亲的去世

  王韬,山东出生。父亲去世前,他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妻子贤淑,孩子懂事,生活幸福。

  1997年,在老家农村生活的父亲被医生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当时,“父亲的病情并不严重”,医生提醒他们,要按时吃药。

  一次偶然路边聊天时,王韬的父亲得知,有一种由河南郑州某厂出品的药能够治疗他的病。告知他的那人还表示,他当时就是吃这个药好的。

  王韬的父亲在当地某大药房购得此药。当时一盒药60多块钱。但“吃一盒不管用,至少要连续吃7个疗程,一个疗程半个月,一盒药能吃3天”。“当时,电视台连续播放该产品广告,还请来不少号称吃过该药的人,以此来证明其药效。”刚吃药时,父亲感觉还不错。自此,他便停了医院开的药品,一门心思地专吃该药。

  1999年,王韬父亲病情突然恶化,脑梗塞二度复发非常棘手。主治医生得知情况时说:“坏就坏在了保健品上!”

  父亲去世后,王韬了解到,父亲所购买的药连正规的药厂名称都没有。可在电视上,该药品的宣传广告一天也没停息。此时他也得知,法律规定“保健品只是起到保健的作用,不能治病”。

  当时,他专程拜访了在广告中证明其药效的老人,就在要离开时,却从街坊邻居处得知,这位老人根本就没得过脑梗塞,“就是一个‘托儿’”。

  王韬再次登门,老人向他道出实情。原来当时药厂给了她20元钱,要他们那么说。

  就在父亲去世后十多天,王韬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请假去北京等大城市,调查保健品的内幕。

  辞职北上

  王韬前往北京。2000年3月份,王韬偶然跟一个从事保健品销售的人认识了。在此人的推荐下,他买了1997元的药品,但吃过药后,头开始发晕,没有任何效果,随即拨通那人电话,没联系上。再拨打药厂电话时,被告知没有这个号码。王韬知道,自己受骗了。

  在药店,王韬看到了该保健品的价格,他购买的价格比这多好几倍。

  王韬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此后,王韬回到老家,正式决定辞去工作,专心来做调查。

  2000年4月,王韬通过别人介绍正式加入保健品营销的行业。他的第一个“东家”是专门销售灵芝孢子粉的,据其介绍:“这家公司所生产的保健品,根本就没有批号。”

  行业内有条规矩,对于从事所销售的保健品,营销人员是可以免费吃的。在一次冲泡灵芝孢子粉时,王韬发现,灵芝孢子粉如同油一般在杯子内扩散。“如果是纯天然的食品,为何会有类似于油的物质呢?”

  发现这一情况后,王韬告诉了他的同事刘姐。不久,公司的总经理就找到了王韬,婉转地告诉他,“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干了两个多月,只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900元钱。”他说。

  离开第一家公司后,王韬又来到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所销售的保健品是有批号的。

  “第二份工作使得我真正意识到保健品的暴利。”王韬说,“我曾推销过一种保健品,如同先锋四号那般大小的小药片,100片一瓶的产品其成本不足一块钱,但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为140元左右,最高时卖到了480元钱。这款产品还没有批文,但是销售却非常好。”

  劝人勿买保健品

  6年的时间里,王韬辗转于全国13家公司,最长的呆了半年,最短的只有三天。

  在“卧底”期间,王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劝说消费者不要购买保健品。为了不让行业内的人知道,他通过电话等隐蔽的方式提醒消费者,避免上当。

  每当公司要召开产品推荐会,他就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出席会议的消费者名单,然后万分小心地给消费者一一打去电话,提醒他们不要上当。

  在保健品行业“卧底”期间,风险无处不在。当王韬善意的提醒换来对方的责骂时,“心里委屈极了”,但并未能阻碍他探求真相的步伐,因为2004年一位老人的去世再次震撼了他的心。

  2004年的春天,王韬所在的公司接待了这样的一位消费者。

  60来岁的王大妈住在农村,当时身患糖尿病的她去县城的某家医院看病,碰到了公司内的一名营销人员。在营销人员的热情推销下,王大妈和老伴决定购买该保健品。当时家境不富裕的老两口,是回家卖掉仅有的一头牛凑的钱。听营销人员说,当时老两口凑来的钱还不够,差20多元。

  听到这些,王韬的心被触动了。“如果当时我知道的话,我一定会告诉老两口,不让他们买。但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我出差在外。”王韬至今为此懊恼。

  6年间的悲苦与辛酸,被王韬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告诉记者:“我会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一本书,通过我的笔揭露出保健品行业的各种骗局,让更多像我父亲、像王大妈这样的人不再受骗!”

  揭秘保健品“营销策略”

  王韬将保健品营销的全过程透露给记者,由此揭开了保健品营销的重重陷阱。

  采集客户信息

  公司一般会按照各个销售团队将所有的区域按块儿细分,销售团队会将所分得的辖区再次细分给一线营销人员———健康代表,健康代表根据所管的小区进行“采单”。

  销售人员会联系小区内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部门,商讨组织免费义诊活动,例如“平壁微循环检测”、“一滴血检测”等等。

  现在空巢家庭非常多,老年人很孤独,销售员抓住这种心理,把很多老年人集中到一起听讲座等。一般都是以此为诱饵来掌握老年人的个人信息。

  健康代表会根据老人经济实力、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把他们分成ABC三类人群,这些分类将会为下一步做准备。A类顾客指的是有购买此类产品意愿,且家有生病的老人,并对该产品十分认可的顾客;B类顾客指的是具备A类顾客任意两条的顾客;C类顾客指的是具备A类顾客任意一条的顾客。

  使客户购买产品

  目前健康代表较为常用的“攻单”模式,就是组织免费讲座。一般这类的讲座都会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为的就是避开家中的年轻人。

  一个可以容纳5个人的小桌内,公司肯定会安排一个A类顾客,用A类顾客来带动其他人的购买欲望,带动B类顾客和C类顾客。

  对于讲座结束后,依然徘徊不定的老年人,这段时间正好可以显现健康代表营销的技巧。健康代表会通过这段时间鼓励老人购买产品。

  顾客当推销员

  当活动结束后,公司会组织员工进行业务总结、培训。总结会议的得失,重新划分客户的类别,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倘若顾客中有些人知道上当受骗了,那么,公司会针对这部分人,以推销拿提成的方式来争取。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会成为兼职的推销员,现身说法来表明该保健品的疗效,这一招的杀伤力奇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