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里的爱静悄悄——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莉二三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06:1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李秋怡实习生郑静

  “干这行需要一种饱含社会责任感的爱”

  4月26日,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见到陈莉老师时,她正在和3年级的聋哑学生做音乐游戏,练习古典舞手位脚位组合。如果不是先就知道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真看不出他们
和正常的娃娃有什么不同。一个眼睛透亮的小女孩对记者比比划划,虽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一个“爱”的手语让人过目不忘。这里,一切静悄悄———连爱都是。

  “干这行需要一种饱含社会责任感的爱。”学校校长对记者说。

  因此,写陈莉得从爱上工作爱上娃娃开始。

  1985年9月,是陈莉到这所学校来的第一个月。一天清晨下雨,水漫过小腿。陈莉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赶来上课。校门口几个娃娃正在玩耍,陈莉打手势要他们回教室,可他们却朝她跑来,帮着拿鞋子、提包包。“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在那一瞬间打动了我,让我爱上这份工作,爱上这群有残疾的娃娃。”

  陈莉班上有个小聋童叫汤宏伟,入学不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喊妈妈。就在他喊第一声妈妈的那天,他妈妈专程来到学校,拉着陈莉的手说:“我做了7年母亲,今天终于听到孩子叫妈妈了!”从家长眼中的热泪,陈莉读到特殊教育的光荣。

  “这次演出改变了这群娃娃的一生”

  工作后不久,陈莉接手少先队工作。

  陈莉对自己少先队员的记忆总是和歌声、和舞蹈连在一起。“难道他们听不到了,看不到了,就不能享受音乐和舞蹈?他们一样有这种天性。”

  首先要教他们唱队歌,不能唱就用手语唱。陈莉把队歌翻译成手语,教孩子们和着音乐一起唱。当时,这在全国都是首创。很多地方请他们去表演。

  几次下来,陈莉觉得只是唱手语歌比较呆板,何不编成手语舞?于是,群众艺术馆、歌舞团,经常都能看到陈莉的身影。自己先学习,再去教学生,几年下来,手语舞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唯一一个少儿节目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到了队歌高潮部分,所有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拍手。演出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演员。陈莉清楚地看见,这群小朋友同样清楚地看见,好多领导人眼中都噙着泪花。

  “可以说,这次演出改变了这群娃娃的一生。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证明。这种磨练和体验,是书本无法给予的。”陈莉翻出那次演出时的照片,对记者说:“领舞的小女孩叫戴梅,现在是成都市聋协主席、成都市残联宣教处处长;这个小姑娘叫李萍,现在当上了现代舞健美操教练……”陈莉的话中充满自豪。

  “健康娃娃能做到的事,他们一样能做到”

  这次尝试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也肯定了陈莉的创造力。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浮出水面:成立鼓号队,聋生敲鼓,盲生吹号。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陈莉在开玩笑,和一群孩子一道跟命运开玩笑:听不到的人怎么能敲鼓?

  陈莉刚把鼓号发下去,没有节奏感的孩子们一阵敲打,顿时震耳欲聋,陈莉只好收起来。但练习还要继续下去,于是用拍手代替打鼓,孩子们的手拍得通红。当大家节奏基本一致时,陈莉发下鼓锤空打,这些孩子敲得特别认真,手磨起泡缠上胶布继续敲。

  半年时间,一个30人的鼓号队诞生了。成都市第二届少先队鼓号表演赛上,当这支队伍登台时,全场鸦雀无声。表演一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这些有残疾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活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健康娃娃能做到的事,他们一样能做到。”

  爱给了创新原动力,又在创新中延伸,陈莉赢得学生们的爱。记者采访结束时,同学们正放学回家。孩子们一个个都仰起脸和陈莉打招呼,亲热的比比划划。操场上,“爱”的手语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