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水产大学和南通海洋与渔业局合作攻克刀鱼人工繁殖难题“江刀”有望明年上市民餐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09:1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郑蔚)连日来,文汇报、上海东方卫视和上海电视台“长三角‘十一五’新跨越”联合报道组在苏浙两地采访中,听到了许多上海科技人员与长三角企业联手攻克科技难关、服务长三角的故事。在南通,我们就听到了南通海洋与渔业局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攻克“长江刀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难关,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繁殖的“江刀”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市民餐桌。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李家乐教授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居民喜欢的刀鱼,有“江刀”、“海刀”和“湖刀”之分。其中,“江刀”和“海刀”属于洄游性鱼类,其一年中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海中,谓“海刀”;每年2、3月份洄游到长江里产卵,这时谓“江刀”。而“湖刀”属于定居性的鱼类,没有在江海间洄游的习性。在清明节前洄游到长江中的“江刀”,鱼刺幼软,肉质最为鲜美,比“海刀”要鲜嫩得多。但由于“江刀”长期遭渔民过量捕捞,这些年清明时节,“江刀”产量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已经形不成鱼汛,“江刀”的市场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

  李家乐教授介绍说,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改变了长江的生态环境。过去,“江刀”通常在南京附近的江面产卵,而现在产卵区已经上移到江西、安徽境内的江面。为了实现“江刀”的人工养殖,从2004年起,南通海洋与渔业局与上海水产大学开始联手科技攻关,在南通一个四面临水的江心洲建了“江刀”人工繁殖基地。这是因为南通位于江海交汇处,长江南通段也曾经是洄游性“江刀”的最佳繁育地。科研人员利用每年7、8月份的涨潮时机,将5000多尾“江刀”幼苗引进了江心洲的人工繁殖基地。

  “江刀”是体外授精繁殖后代的鱼类,上海水产大学专家和南通海洋与渔业局的科技人员通过模拟“江刀”自然授精的环境和过程,对“江刀”的人工授精取得了成功。目前,小“江刀”已经长到了一条2~3两重,估计总量有1000多条。估计明年清明前,部分“江刀”有望初步成熟上餐桌,但人工养育“江刀”技术成熟,还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