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春与祖国同行 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十年巡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16: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 题:青春与祖国同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十年巡礼 记者 邱红杰 正是祖国的春天,山河豪情激荡;恰逢伟大的年代,春春热血沸腾。这个春天又迎来了青春的节日。 “五四”前夕,又有十名优秀青年中的佼佼者,把熠熠生辉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挂在胸前。 自1997年至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评选表彰已经走过了10年的不凡历程,先后有118名各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俊杰获得这项属于青春的至高荣誉。 十年,勾勒着广大青年学习创业奉献的人生轨迹,浓缩着新时期青年拼搏奋进的不息斗志,也描绘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画卷。 正如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在表彰决定中所说:“他们奋斗的历程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 爱国、进步——青春永恒不变的追求 仿佛是为祖国的春天献礼,“五四”前夕,远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乒赛的中国乒乓健儿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再次蝉联世界锦标赛男女团体冠军;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枭龙04架劈风穿云,划破长空,取得首飞圆满成功……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王楠,是2000年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代表中国在世界乒坛取得过无数辉煌。作为一员老将,她本来早就可以选择功成身退,却至今仍和比她年轻很多的队员一起在球台边挥汗如雨,刻苦训练。当别人对此表示不解的时候,她说:“我不能在还能为祖国效力的时候退下来。” 以祖国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以祖国的选择为第一选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追根溯源,是他们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献作为崇高的精神追求,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这是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军旅独臂英雄丁晓兵常以自勉的话。正因如此,他总能一次次在重大人生抉择面前,始终把追求的坐标定格在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上。 1984年,丁晓兵所在的部队参加边境防卫作战。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他用鲜血写下请战书:“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 在战斗中失去右臂后,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基本生活技能。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并用,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 正是凭着这股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2003年7月,他带领全团官兵奉命赴淮河流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洪峰在哪里,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 青春因为献给了祖国方显伟大,奖章因为熔铸着激情更放光华。在雪域高原的青藏线,在三峡工程的截流现场,在运载火箭呼啸升空的发射场,在边远地区的贫困山村,在戈壁深处的油田钻井……处处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他们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为祖国、为人民知难而进,勇于探索,以不屈不挠的勇气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是一代代中国进步青年的共同本色。 “只要热爱,就不会平凡,热爱正是我们能取得不平凡成绩的原动力。”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说,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继续带领团队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贡献。 为了攻克科技难关,按时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杨伟带领他的团队长年处于“611” 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凭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与赤诚,他们把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转变成激发自己勇往直前的动力。2003年,杨伟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奖章辉映,誓言无声——只有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化为立足岗位、自觉奉献、争创一流的实际行动,在回首青春年华的时候,才会有不负少年头的慷慨。 正如200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所说:“回首过去,我感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切都贴上了‘中国心’的标签,爱国这个字眼永远令我热血沸腾。要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力,关键在于发奋学习,积累知识,练就本领。” 学习、创造、奉献——青春永不衰竭的动力 1999年10月11日,年方29岁的徐涛结束了在德国、美国的学习和研究,放弃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细胞和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知名的突出成就,为我国生物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获得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徐涛说,中国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工作者,而飞速发展的祖国也为科研事业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学习、创造、奉献是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和召唤,一代青年的风采在学习、创造、奉献中展现。 “少年时,我就为加加林的飞天创举激动过,被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一小步’激励过。从此,我决心长大后要做一个航天人。”200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得主、中国最年轻的火箭总设计师马佳这样说。 第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芳蓉从17岁那年开始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艰苦办学,既当教师,又当保姆、炊事员,执著地在白云深处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土家族孩子们播种希望。 她说:“山里的孩子也有梦想,我要帮他们实现梦想。” 她的岗位如此平凡,她的追求也是如此简单,但一群孩子的人生却因此而改变。 2001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梁,在大学毕业后实践了自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诺言,满怀豪情地来到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油田生产一线,从“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铁人”。在油田发生天然气爆炸和遭遇特大风暴潮两次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以顽强的毅力挑战命运,奇迹般地逼退了死神的威胁,把满腔的热情、无悔的青春、全部的智慧献给了祖国壮美而平凡的石油事业。 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技师赵毓忠的眼里,“耀眼的焊花和芳香的鲜花同样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同样可以使世界变得美丽。” 从一名焊工开始,10多年来,赵毓忠在飞溅的焊花中刻苦钻研,创造了世界最大转轮整体焊接的奇迹,攻克了10多项焊接技术的难关,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技艺高超的焊接技师。 群星璀璨,英雄辈出。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青年官兵……他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献力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他们保家卫国,抢险救灾,忠实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他们的事迹反复证明,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才是创造无悔青春的永恒动力;他们的事迹同样证明,一代代进步青年前赴后继,在火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样实践着。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广大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广大青年发扬奉献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实际行动弘扬着新风正气。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广大青年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立志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 与祖国共奋进——永远激昂的青春旋律 “在国内同样能够做出国际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样能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因为我们身后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有一个正在强大起来的祖国和民族。”凭着这个信念,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开拓创新,终以雄厚的实力确立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一席之地。 十年来,百余名优秀青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中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有在尖端或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世界知名成就的青年科学家,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指挥者,有锐意创新的国企管理者和打造民族品牌、壮大民族工业的青年企业家,有热心公益的民营企业家,有爱岗敬业的技术能手、智能型产业工人的楷模,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的致富带头人,长期扎根贫困地区默默奉献青春的山村教师,也有赤诚为民、忠于祖国的人民子弟兵、公安战士…… 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永远不会枯竭,一个人只有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葆青春。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说,这样一个建设的年代、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为之献身,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的时代。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机遇,这是历史给青年搭建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的创业实践中,只有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献给祖国和人民,把个人的前途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陈永川有着同样的信念。他坚信21世纪的中国一定会在世界数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1994年4月,陈永川谢绝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挽留,卖掉了汽车和房子,带着妻儿返回了祖国,成为南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几年间,他创建了南开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带起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队伍,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树的计数》一文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称为是一个“创造性的结果”。他的《微分算子及上下文无关文法》发表后,被学术界称为“陈氏文法”。 “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强大生力军……”中共中央对当代青年的高度评价,给了青春最好的注释。当代青年的青春年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紧紧相连,当代青年的人生历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伴,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理想,将在当代青年的手中变为现实。 “每一位有作为、有志气的中国青年,都应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崭新业绩。”周强说。(完) 自1997年至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评选表彰已经走过了10年的不凡历程,在汇聚青年人才、选树青年典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评选表彰、跟踪服务、后续培养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成为牵动社会、在青年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品牌。 10年来,奖章的评选表彰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7年5月,江泽民同志亲切会见了第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此后,胡锦涛同志多次会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并与他们座谈。全体奖章获得者和全国青年都深切感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殷切期望与亲切关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本职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奋进、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涵,他们用青春承载理想,用奋斗成就未来,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创新创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新时期青年典型的代表群体,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对于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雪域高原的青藏线,在三峡工程的截流现场,在运载火箭呼啸升空的发射场,在边远地区的贫困山村,在戈壁深处的油田钻井……处处可以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他们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和创造激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