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长携款失踪事件凸显民办学校生存之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2:32 新京报 | |||||||||||
●顺义区民办育新小学因资金问题关张,80多名学生被迫另谋出路 ●众多民办学校面临无办学资质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政府监管求变 ■核心提示
校长不辞而别,顺义区仁和镇梅沟营村民办育新小学在开张不到两年之后宣布关张。80多名在此就读的孩子,只能另谋出路。这些孩子,全部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 第一任校长坚持了一年多之后宣布退出,而第二任校长只当了两个月。他们之所以离开,一个共同的难题是:没有钱,学校无以为继。 在北京,这种被俗称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民办学校还有不少。这些学校常常面临这样一些共同的难题:没有办学资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简陋、教师待遇低且素质参差不齐。 但就是这些学校,解决了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些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学校,是因为那些公立学校他们进不去,而在这里,不仅收费较低,且没有户口限制。 不规范,甚至不合法,那么取缔好了。可是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何时能拥有一张安稳的书桌?这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2006年4月12日,育新小学大门紧闭,几名学生在门前玩耍。上学之路多艰辛,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依然灿烂。 2006年4月10日,顺义区仁和镇梅沟营村民办育新小学校长张亚斌失踪,并在黑板上留言,自称患上肺癌,迫不得已离开。学生家长和该校教师称,张亚斌卷走了学生交纳的两万多元学费,并拖欠三名教师每人900元工资。 此时,距张亚斌接手该校仅仅两个月。事发后一周,育新小学正式停止办学。原属该校的80多名学生,大部分被分流到邻村另外两所学校。 一名学生家长称,校长不见了,相关部门也没个说法,该家长称,教育主管部门理应承担责任。 就在此事件发生的同时,与顺义毗邻的朝阳区出台《朝阳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标准》,计划对部分办得好的合格校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对于确实很难具备办学条件的不合格校,则准备逐渐让其停止招生,直至关闭。 育新小学的前世今生 第一任校长坚持了一年多之后宣布退出,而第二任校长只当了两个月。他们之所以离开,一个共同的难题是:没有钱,学校无以为继。 育新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雷的父亲庄先生介绍,该校2004年开始招生,主要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第一任校长姓封(音),张亚斌是第二任校长。曾在该校任教的黄老师说,封校长在的时候,育新小学的办学规模跟后来差不多,学生不超过100人。2005年年底,因为不赚钱,封校长退出。今年2月,张亚斌接手该校,重新招了三名教师继续办学,他本人就是这个时候来到育新小学的。 另一名姓王的老师说,年约30岁的张亚斌身体一直很正常,患绝症的可能性很小,“我认为他是没钱了才走的,我们的工资拖了一个多月没发。”在育新小学门口的黑板上,至今还留着张亚斌用粉笔写下的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其中包括肺结核等传染病。 据介绍,张亚斌为河南南阳人,原在北京一民办学校任教。育新小学多名教师证实,张亚斌的日子过得很简朴,接手学校后一直住在学校里,在张亚斌失踪的前半个月,他的手机就已因余额不足打不通了。 邻村民办育英小学的席校长说,张亚斌在失踪的前几天曾找过他,说打算将育新小学的学生分流出去,“张校长说开支没有了,没有实力(继续办下去)。” 仁和镇政府文教办的吴主任说,这种事以前几乎没出现过,“不过张校长走也是很正常的。”吴主任说,育新小学的办学经费确实很困难。 负责仁和镇梅沟营村的片警说,育新小学全部的资金来源仅靠从学生身上收取的学费。该校共有80多名学生,每人每学期交300元学费,一共两万多元。学校的开支除了支付四名教师(包括张亚斌本人)的工资外(半年约需1.8万元),还得交纳房租费、水电费、维修房屋、购买教学设备等,这对于接手才两个月的张亚斌来说,要维持下去很难。 民办学校生存之困 由于多数民办学校纯属个人投资,资金不足,没有办学资质、教学设备和卫生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等问题,在各民办学校普遍存在,使得民办学校生存艰难。 对于校长失踪导致育新小学停办,仁和镇一所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该事件再一次凸显了民办学校办学难的问题,很多学校都随时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 记者走访顺义、朝阳、海淀、石景山等地多所民办学校后发现,由于多数民办学校纯属个人投资,资金不足,没有办学资质、教学设备和卫生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等问题,在各民办学校普遍存在,使得民办学校生存艰难。 “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支助。”海淀区海清小学金五星分校何永生校长说,2004年9月,因消防部门认为该校存在消防隐患,海淀区教委要求该校当年10月1日前停课关门。最后由于多数学生家长希望保留该校,金五星分校才得以生存至今。何校长称,经过此次事件后,他对民办学校的生存问题有了更深的感触。位于海淀区明光村的金五星分校,现有约450名学生和17名老师,一年的房租就需22万元,每年还得支付教师工资约17万元。 朝阳区一位民办学校教师说,学校全部的资金来源仅靠从学生身上收取的学费,而学生家长多为来京务工人员,家庭条件不佳,常有学生交不齐学费,这对原本就“紧衣缩食”的学校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大难度。 朝阳区绿源学校校长贾俊国称,他们共投资了60多万元资金,目前有学生千余人,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办学资质一直未获审批,这个问题一直压在心头上让人忐忑不安。贾校长说,在同行竞争中,由于学校教师的待遇低,很难留住合格的老师,这也给办学增加了困难。 现有学生200多人的仁和镇红星小学熊校长说,由于学校经费的问题,他们只好于去年从朝阳区搬到顺义区。虽然办学面临着种种困难,熊校长说,他们都是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想为这些进城打工的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现在,我更多感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不能耽误了下一代,只是想教孩子们识字,让他们长大了别再当新文盲。” 朝阳区东坝春风学校的万校长说,民办学校审批不了,首先是因拿不到占地的产权证明,大部分学校都是从个人手里租的地,有的还是违章建筑。万校长说,虽说民办学校是为了赢利才创办的,但几乎没几家学校实现赢利,“之所以要办下去,是来自良心、道义、责任的催促。” 民办学校市场何在 多名学生家长表示,之所以选择民办学校,不仅是因为公立学校进不去,民办学校收费较低、不受户口限制,而且,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一起不会受歧视。 “公立学校都超编,根本进不去。”育新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雷的父亲庄先生说,为了让孩子有学上,只好让他上民办学校。多名学生家长表示,之所以选择民办学校,不仅是因为公立学校进不去,民办学校收费较低、不受户口限制、可自由入学退学而不需要任何手续,而且,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一起不会受歧视。 另一名学生家长张先生说,流动人口早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他们干着城里人不愿意从事的脏活、累活,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理应与城市儿童同等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李女士的孩子在红星小学就读,她说,他们在农村交了教育附加费,在城市打工要交暂住费等,他们负担的是城乡的双重费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承担孩子义务教育的不仅是家长,也是政府。” 海清小学金五星分校校长何永生说,他们学校有从公立学校转过来的学生,民办学校之所以受流动人员欢迎,招生没有户口限制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他们学校一学期至少有10名学生中途主动离校。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学校从来不会拒绝让其入学,“有的学生读完书了,学费还没交,这钱学校只好自己承担。”何校长说。 官方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643万人,目前至少有28.8万适龄农民工子女在北京。 民办学校的存在,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解决了不少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可否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可否享受与公立学校同等的待遇,这是学生家长和民办学校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 政府监管面临难题 有关人士表示,如果强行取缔那些没有资质的民办学校,势必造成流动儿童失学情况的大量出现。 顺义区仁和镇政府文教办吴主任称,张亚斌失踪导致育新小学停办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民办学校管理和规范的问题。吴主任说,这些学校大多属“土法上马”,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较差,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达不到办学标准,所以,一些民办学校没有办学资质。 吴主任说,令人头疼的是,这些民办学校虽然非法,但又不能取缔。吴主任介绍,现在仁和地区有三所公立学校,共有学生约2000人,其中70%为流动人口子女,但这些公立学校远远满足不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需求,如果强行取缔那些没有资质的民办学校,势必造成流动儿童失学情况的大量出现。 吴主任表示,为了防止育新小学事件再次发生,顺义区相关部门正在着手考虑如何规范民办学校的一些措施。 就在张亚斌失踪后的第四天,2006年4月14日,与顺义毗邻的朝阳区召集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为区内近百所民办学校校长解读新出台的《朝阳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标准》。朝阳区目前正考虑对部分办得好的合格校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对于确实很难具备办学条件的不合格校,则准备逐渐让其停止招生,直至关闭。 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张金科表示,下一步朝阳区将严格审批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对于确实没有实力办学的学校,将不再鼓励其继续兴办,而将让不合格的学校逐渐被淘汰。 对于该标准的出台,朝阳区一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说,这意味着民办学校既要在艰难中谋求生存,还要在同行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搏杀”。 采写/本报记者 钟亿军 摄影/本报记者 王贵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