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高“笑”的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7: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眼下是中国笑声、笑态、笑话、笑技最红火的年代,而且还有以搞笑为专业的行当和人员,如“相声”、“喜剧小品”和“笑星”等等。这绝对是好事,是社会繁荣和时代进步的标志。

  一想到中国以哭为主要的现象和文化(首先是文学)有数千年之久,再联想到今天世上的笑多了起来,遍地都是,无论如何也应当为此唱一唱颂歌。再深沉的哭,再有品位的
哭,也毕竟是哭,不应强化和提倡。再浅薄的笑,再没有文化含量的笑也毕竟是笑,至少能使人获得一点轻松。

  当年流行搞“忆苦思甜”的活动时,“忆阶级苦”、“忆民族苦”的忆苦活动遍地都是,听者大都伴之以哭声和高喊口号。后来,人们高低还是听烦了,听厌了。之所以使人烦,使人厌,主要原因是那样的哭和喊多为奉命式的政治行为,而且有太多的夸张和渲染,与很多人发自内心的真哭(尤其是欲哭无泪式的哭)大不相同。

  今天将哭转化为笑,是否也有素质提高的问题呢?我看不但有,而且称之为严重也不过分。

  古代的、外国的搞笑专业户也有,也不乏为此闹出的悲剧。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某剧场着火了,第一个发现者是台上的马戏小丑。由于他是有名的“笑星”,不管他怎样向台下人大喊“火!火!”观众仍然认为那是滑稽表演,只是跟着一起大笑。最后,火确实着了起来,连跑都来不及了,只好台上台下一起遭殃。

  那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看至少包括三条:一、笑不能成为一种火爆的职业和流行的世风;二、纯粹的戏子与高品位的幽默大师具有根本区别,这就是:高品位的幽默大师绝对不会以搞笑为首要目的,即使搞笑也不专一地搞“甜笑”,也不拒绝“苦笑”,并用“苦笑”强化人们的某种深思;三、正常人都必须做到:有笑的时候,也有不笑(甚而垂泪、愤怒、抗议)的时候。

  总之,笑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专业,尤其不能成为商业。笑的商业化,即以笑为资本,至多只能限定在演艺界之内,决不能扩大到世风中去。

  官场上的人,下至村长上至县长,下至科长上至局长,召开什么会议的时候,不要刚刚讲了一点设想、计划、决心,一秒钟就“赢得”欢声雷动,致使与会者百分之百地笑逐颜开,齐喊“我们很拥护!很激动!”任何会议一经有“会”无“议”,没有一点分歧和争论,那种“形势始终一片大好”式的欢呼往往很廉价,确实当真的人也不会很多。

  艺界的笑,笑得有素质也不易。民间的笑、百姓式的笑,笑得有素质同样不易。另外,各种高层次文化人(如学者、作家、诗人)的笑,笑得有颇高素质尤不易。

  什么是高素质的笑?至少有不笑的时候!尤其对切切实实的民苦民疾不冷漠、不否定、不粉饰、不躲避。将这样的难事解决了,办好了,使受难者、哀怨者笑了,你再笑才是最美的笑。遗憾的是,即使在天灾人祸(如洪灾、瘟疫、矿难、车祸)频频发生的时候,也仍然有人报喜不报忧,只乐于去讲“形势一片大好”,这样的笑其实是素质最低的笑。

  说来说去,笑应该是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心态和情态,而不应带有功利色彩。无论是命令式的笑、奉命式的笑,还是各式违心的笑或媚态式的笑,都不是对世界、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就本质上看,都属于贱笑。

  提高笑的素质,归根结底首先要提高笑中的道德含量和智慧含量。

  经过几千年的努力,中国既告别了以哭为主的年代,也逐渐告别了愚笑、傻笑的年代,值得高兴。今天和今后,怎样使中国的笑提升为高素质的笑,也应该当个课题来研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