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丁晓兵(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9:57 中青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政治委员丁晓兵 丁晓兵:跨越时空的独臂英雄 丁晓兵 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武警某部队政治委员,上校警衔 20年前,丁晓兵在云南边境防卫作战中荣立一等功,获得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二十年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把追求的坐标定格在党和国家的利益上,以“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自勉,以昂扬的斗志迎战军旅生涯的每一次跨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坚定地把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自己和所带单位累计获得284个奖牌、奖杯和证书。他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懈奋斗精神跨越时空,创造了非凡业绩,书写了光辉人生。 所获主要荣誉 * 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重大先进典型 * 共青团中央“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 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 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 武警部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 * 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 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牢记使命,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丁晓兵在一次次重大人生抉择面前,始终把追求的坐标定格在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利益上。1984年,他所在的侦察大队参加边境防卫作战。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他用鲜血写下请战书:“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先后出色地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一次在生擒一名俘虏撤退时,一枚手雷即将爆炸,他为掩护战友和俘虏,右臂被炸断,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捕俘任务。回国后,丁晓兵荣立一等战功,获得团中央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全国各大媒体以“中国兵”为题,详尽报道了他的英雄壮举。他的事迹强烈地震撼了那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中国青年。 成为战斗英雄后,他的家乡安徽省政府决定让他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相当于副厅级干部。还有很多公司、单位和个体老板找上门来,请他到单位担任要职,并许诺给他解决房子、车子和优厚的薪金。不少人对他说:“你现在只有一条左臂,留在部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趁着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给自己找条好的后路吧。”但丁晓兵却向组织郑重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决不离开部队。” 1988年,他以全优的成绩从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后,放弃了留校担任教员或进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打起背包来到偏僻的山窝里当了连队指导员,一干就是多年。2001年,所在团队赴沪、苏、浙等地执行协助海关监管任务,时任政治处主任的他主动向团党委请缨,要求负责拒腐防变形势最为严峻的浙江片区。有人劝他,你当主任已经四年多了,万一有点闪失,就会影响个人进步。他却不以为然,坚决来到打击走私的风口浪尖上为国把关。驻地曾有一家公司找到他,只要派3名战士晚上为公司看大门,一年私下给他8万元,被他断然拒绝:“我手中的权力是党给的,只能听党指挥,决不能让钱指挥!”面对人生关口生与死、得与失、进与退的选择,丁晓兵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他始终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对党的铮铮誓言。 永不服输,在不同的岗位上勇创一流业绩 丁晓兵常以“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自勉,始终以昂扬的斗志迎战军旅生活的每一次跨跃。他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练写字开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基本生活技能。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并用,练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军事训练从难从严要求自己,8个军事科目考核他取得了7项优秀,1项良好。 正是凭着这股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他任指导员4年,连队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任政治处干事,他先后有100多篇报道在《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被南京军区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他的书法和绘画也都小有名气,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他专题拍摄了《独臂绘丹青》纪录片。任教导员4年,他把一个基础薄弱的营队带成全师“基层建设先进营”。任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处3次被师评为“先进政治处”,所在团队被武警总部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团”,荣立集体二等功。2003年7月,作为团政治委员的他,带领全团官兵奉命赴淮河流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洪峰在哪里,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当时,寿县瓦埠湖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他第一个跳进风高浪急的激流中,与党员突击队一起打桩,和大家一起运土扛包,经过连续19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堵住了管涌,保住了县城。激战之后,由于断臂伤口缝合处经污水长时间浸泡严重溃烂,残留在身上的一块弹片露了出来,这时他才觉得断臂疼痛难忍。在丁晓兵这种战斗精神鼓舞下,全团官兵经过18天的激烈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团队被武警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从任指导员到任团政委,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单位累计获得284个奖牌、奖杯和证书,真实地记录了他为党的事业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奋斗足迹。 赤诚爱兵,聚军心暖兵心 丁晓兵爱兵爱到实处。在他心中,个人的事再大,都是小事;官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2003年,在他的倡议下,团党委筹集20万元,为全团每个连队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官兵洗澡难的问题。转业干部工作安排、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一直是困扰部队干部的难题。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腿,托了多少人,操了多少心。2001年底,部队某位江西籍转业干部的安置还没有着落,成天愁眉不展。丁晓兵得知江西省委一位领导春节回无锡休假,就上门推荐。一开始这位领导不知底细,闭门不见,铁了心的丁晓兵顶着寒风、冒着雨雪,在这位领导的家门口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领导。丁晓兵在连队蹲点,得知连队有一个山东籍退伍战士李作安是个孤儿,从小无依无靠,家里连个住房也没有。他二话没说,把身上仅有的410元钱,全部掏出来捐赠给他,战士感动得泣不成声。在政委的影响下,全连官兵自发向李作安捐款3200多元。连长楼伟的妻子不幸患白血病去世,他又带头为他捐款2000多元,在他的影响下,全团官兵自发地为其捐款1.8万元,把部队大熔炉的温暖送到了官兵心坎上。战士邓星火的父亲因患癌症欠下7万元医疗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丁晓兵了解情况后,提议团党委为其救济5000元,自己还带头为这名战士捐助1000元。他从任指导员到任团政委十五年来,先后为67名官兵捐出5万多元钱,帮助16名战士解决了家庭困难问题。 与时俱进,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 作为一线带兵人,丁晓兵始终关注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在开拓创新中带领部队与时俱进。他每天坚持用2个小时来读书,系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基本理论,记下了近900万字的读书笔记。他注意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始终保持充沛的思想活力,不断创造出鲜活经验来指导部队实践。针对新时期青年官兵思想活跃的特点,他带领政治处的同志吃住在基层,归纳了实话实说、一事一议、新闻点评、模拟法庭等“群众性教育20法”,在武警部队加以推广。针对官兵心理问题增多的实际,他创造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在全师推广,官兵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受到武警部队心理专家的充分肯定。2001年,他针对担负执行协助海关监管任务驻地环境复杂、部队高度分散、执勤任务繁重、经受考验严峻的实际,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创作了《海关监管执勤之歌》,制定了《深入持久地打好拒腐防变主动仗的意见》,总结的“四个封住、四个丰富”经验,被武警总部转发所有海关监管执勤部队。 为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要求,他带头研究信息战理论,积极推进团队信息化建设,邀请国防大学外军部副部长傅立群将军与官兵对话,引导大家更新思想观念,总结的“认清变革明责任,适应变革尽忠诚”的教育经验被武警总部转发。 丁晓兵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难题。官兵的训练伤一直是制约和影响部队训练质量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丁晓兵专门到南京体育学院请来专家教授进行科学指导,他和专家们一起研究人体结构,研究不同体质的骨胳承受力,提出了“在超强度训练中如何科学分配体能”、“训练强度如何与不同官兵体能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训练方法。在研究中,他还发现个别战士在强度训练中之所以容易出现骨折,主要原因是骨质成份中钙元素不足。为给战士补钙,他建议团党委在部队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资10万购买了20头奶牛。如今,基层官兵每天早餐都能喝上新鲜的牛奶,官兵的训练伤降低到0.5%,训练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他的倡导下,百名教授进警营,主题活动到公园,地方法庭到部队,令人耳目一新。作为战斗英雄和自强模范,他的事迹在军内外广泛传颂,先后应邀为地方作报告500余场次,听众达40多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