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吃“大力补”内幕曝光(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11:02 国际在线

  一次性补偿

  邹春兰拿到8万元后便去上海看病,她想结婚生育

  1998年,吉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不让她继续住在宿舍。但邹提出,“安排了工作才走”。直到2000年,吉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提出一次性补偿办法,双方于2000年3月
27日,签订了一份《退役运动员协议书》,给予邹春兰药费5000元、一次性伤病补偿7.5万元。“中心在承兑义务后,(运动员)即与中心脱离关系”。

  吉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韩东升称,也有不少运动员像邹春兰这样,退役后生活并不理想。但是,目前在政策上没有解决的办法。

  “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属于事业单位,按照编制拨款,拨款仅仅满足现有人员的需要。”韩东升说,“运动员新老交替,是必然趋势,退役的运动员走不出去,对新来的运动员和整个体育系统都是一种负担。”

  所以,吉林省体育局向省里争取到这笔退役安置经费。韩东升透露,正常的退役安置费早在1994年就发给邹春兰了,但是标准很低,只有几千块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直到2002年,吉林省才出台新的政策,凡2002年以后入队的运动员,退役后,可获得一笔自主择业费,根据运动员期间的成绩,自主择业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但是,这个新政策至今还没实施,“因为受到经费的限制,这笔经费比较大。不过,近期可能会到位”。

  “8万元,不仅在当时,就算是今天,在新出台的自主择业费里也是算高的。”韩东升说。

  拿到8万元后,邹春兰立即前往上海看病,询问医生自己是否还有生育能力,因为31岁的邹春兰打算结婚了。之后,邹春兰常年吃药,调节自己的雌性激素。但所吃的药价格越来越便宜,从原来的40元/瓶到现在的2元/瓶。

  结婚后,邹春兰和丈夫老周回到丈夫的老家通化市朝阳镇,借住老周堂弟的房子。这时候,老周给人送啤酒,每月挣300元钱。

  2003年初,邹春兰开始到澡堂搓澡,一年过去,手脚都起泡。在给客人搓澡的时候,邹春兰偶尔也会想起过去做运动员时的生活,“那时候,吃的是大鱼大肉,所以,现在隔几天不吃肉,就馋得不行,但是没钱,不舍得吃”。

  之后,邹春兰又给人黏胶合板,但被刺激得流鼻血。2005年,邹春兰又说服丈夫老周,贷款2000元,又借了1000元,准备养猪。这时候,一个朋友在长春开烧烤店,叫她过去帮忙,但因不和,一个月后,邹又去浴场搓澡,直到现在。

  穷人家的孩子

  进省队是她的向往,这意味着将来有一份好工作

  “原来以为进入省体工队了,就有出息了。没想到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邹春兰的母亲说。

  小时候,邹春兰不爱学习,但体育成绩十分优秀,尤其擅长短跑。每次参加县、地区的学生运动会,都能获得第一。因此,被保送到梅河口市第七中学,参加了学校田径队,体育老师就是于学武。

  1984年,于学武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成立了女子举重队。于学武认为,女子举重队刚刚成立,全国开展面不大,是个冷门,竞争力小,所以将学校的田径队改成举重队。于学武毕业于师范学校,学的就是体育专业,对举重尤其爱好。

  在于学武的指导下,邹春兰开始在学校进行了4个月的训练,每天下午3点到5点训练,其余时间照常上课。

  于学武还做了家访,说服邹的父母支持她。67岁的于学武至今记得,那时,邹春兰的家境很困难,父亲工资不高,但子女很多。邹春兰共有4个姐姐,2个哥哥,其中一个姐姐患有脑膜炎后遗症。

  “7个孩子,连苞米面都吃过。”邹的母亲说。但她还是买鸡蛋给邹春兰补充营养。于学武从地区体委、县体委、县教委争取一点经费,买牛奶给学生们补充营养。“分牛奶的时候,给别人一包,但多给她(指邹春兰)一包,因为她家困难,在家没什么营养。”于学武说。

  4个月后,在全国第一届“浪潮杯”女子举重锦标赛上,邹春兰获得挺举第一名。“高兴得不得了,老师问喝不喝水,都不知道了。”邹春兰说。

  1985年到1987年7月,邹春兰一直在于学武的指导下训练举重,并且坚持文化课学习。“但是文化课成绩很差,我本来就不爱学习”。

  王成林早就注意到邹春兰,1987年,邹被选拔进入吉林省第一体工队。“进省队是我们的向往,这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到老了不愁。好工作就是在体工队上班。”邹春兰说。

  整个家庭都为这个消息而兴奋。那时候,农家子弟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出路,而进入吉林省第一体工队,无疑是一条“有出息”的道路。所以,这不仅是山城镇的大事,也是梅河口市的大事。

  邹春兰至今还记得,家里借钱为她买了一床新被套。哥哥姐姐都各自成家,每人凑5元到10元不等的钱给她做路费。

  1988年,体工队给她每月发50元生活补助。“领到钱的时候,特别高兴,自己可以挣钱了,以为这就是有工作了。”根据每年的比赛成绩,补助不断上升,到退役前,每月有一两百元。回家的时候,她可以买点东西,看望父母了。

  “那时候最幸福了,什么都发,只要你会哭,什么都发。队友间也是无忧无虑的,感情很好。”邹春兰无限怀念地说。

  但即使是在最辉煌的时候,邹春兰也没有给她的家庭带来直接的好处,获得那么多金牌、银牌,但奖金最多的一次是800元。而现在,回娘家时,她的老母亲还会从她300元的退休金里,拿出一两百元塞给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