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常见的野果哪位学者能来做做趣味考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03:38 都市快报

  读者typ_hz:快报这两天报道的果子,“五一”期间,我在家乡北仑的山上也采了一些,孩子们吃了都说甜,尤其是小侄特别喜欢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我们小时候也采来解馋,但没有现在甜,因为那时的我们等不了果子熟透就摘了。

  ■《这是什么果》后续报道③

  诸暨叫鸭公公

  余姚叫哥哥红

  嵊州新昌叫葛公葛婆

  台州叫……

  一种这个季节最最常见的野果在浙江方言里居然有五六十种叫法

  昨天读者继续热烈讨论快报编辑部里也争论得热火朝天

  这些名称之间有些什么关系哪位学者能来做做趣味考据

  读者王晓晖去仙居拍了一张照片———《这是什么果?》,野果形状如同草莓,颜色鲜红。“当地人卖10元钱一碗,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详见都市快报6日头版)

  王晓晖的照片唤起了广大读者儿时记忆,“这种野果我们小时候常采嘞!”前日,有140多位读者来电说了这种野果的名称,野草莓、大水莓、葛古、谷公、噶公、国公、梦子……给出了50多种叫法。经专家确认,这种野果叫“蓬蘽”,是一种蔷薇科的小灌木的果实(详见都市快报昨日第1版、第2版)。

  野果引发编辑部一场大讨论

  这是什么果?昨日,快报编辑部里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记者朱小红(绍兴):我们那里也有这种果子,就叫种田红,说是刚好种田的时候果实成熟,变红了,所以有这个名称。山脚下的溪水边特别多,没有核的,吃再多也不会像吃杨梅一样酸牙。不过是有种叫蛇莓的,说是不能吃,否则肚子里会长小蛇的。

  记者李静(台州):我也吃过,味道很好的。反正是田边、山上很多的,果子中间是空的,可以穿起来。我们小时候去摘,稍微差一点的就当场吃掉,那些很好的极品就穿起来去炫耀。放在手掌上,如果颜色是很正的大红色,照着光线是半透明的,能看到一层白色的绒毛,那就是极品。果子有拇指大的就很不错了,而且果实吃不出籽,一口咬下去,那个味道怎么说呢,真爽啊。我们当地是叫“妙”的,但什么意思也说不上来。

  编辑张海军(嵊州):这次五一我回老家,带着孩子想去摘这种果子,却很少看到了。我们那有两个品种,一种应该是草本的,长成一蓬蓬的,有点像报纸上登的那种,果实圆圆的,味道比较甜;另外一种长着较硬的枝条,一般总有一人多高,上面有刺,果实有点椭圆形,味道偏酸,我们都叫“噶公”。听亲戚说,现在果子虽然还没成熟,但很多人摘去卖钱,说是晒干了可以当中药,各种药书上说是“益肾”的,估计这就是鲁迅提到的覆盆子吧。

  编辑祝清宇(河北邯郸):我老家没见过这种野果,但我五一开车从奉化翻四明山到余姚,特别是过了雪窦寺,就看到道边有很多人在卖这种果子,是用草穿起来的,看起来像糖葫芦一样,两元钱一串。一路走下去,路边都有人卖。到了余姚,看到两个人从山上下来,挑着两筐这种果子,他们说,现在山上这种野草莓很多的,趁放假休息,自己采来吃的,不卖的。不过,山里人很好客,抓了一把送给我们。

  编辑程伟锋(遂昌):我们这边主要有两种说法。报上登的那种谷公,怎么个来历也不清楚,我们老家没有明确的说法。老家民谚中,到谷公结果的时候,正是布谷鸟叫“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季节,谷公一名的来历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

  另一种叫蛇扭,就是我们报道里说的那种不能吃的东西。对于蛇扭,我们当地大孩子告诫小小孩的说法是那东西是蛇的口水变的,不能吃,吃了就会变成哑巴,然后就会举个例子,告诉我们说那个口齿不清的张××就是吃了那玩意,话也说不清楚了,还说幸好吃得不多,不然就变大哑巴了。有的小孩也会逞能,夸口说那东西能吃,然后现场试,吃下去的时候表情很痛苦,但没有变成哑巴。

  山上还有一种桔黄色的品种,长在挺高的灌木上,我们称之为山谷公,那个品种的味道是最好的,甜味中稍带一点酸,我爷爷是中医,明确说那是覆盆子,我以前经常见他把青色未熟的覆盆子晒干做药的。这个品种的“谷公”的树是一年生的,枝干直立。

  编辑顾乡(杭州):我第一次吃这东西是五六岁的时候,妈妈的学生摘给我吃的。那时候妈妈是民办教师,带我去她学校,好像是过了现在的北大桥,那里有个地方叫花园岗,有一片很大很大的月季花田。妈妈的学生是一位姓张的姐姐,从她家田边摘给我的;后来我自己去摘,那位张姐姐还提醒我,不要弄错了,有种叫蛇果,蛇爬过的,有毒,不能吃。

  除了回忆童年摘果的快乐时光,大家还讨论到这野果为啥会有这么多叫法。

  像颗颗红灯、念佛珠珠、波波头……这些是指野果的形状,应该不难理解;

  而葛古、葛工、嘎公、嘎婆、谷公、国公、鸭公公、哥哥红……大家说,这些称呼从发音上看,很相似,明显属于一类;

  妙、妙子、山苗、苗子……也属一类,但是因为方言相近,还是另有其他的说法就不知道了;

  我们想,这野果的名称,除了学科上的称呼,恐怕和浙江的方言有很大的关系,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可以为我们说上几句?

  QQ:100185100100185101

  MSN:kb85100000@hotmail.comkb185100000@hotmail.com

  E-mail:kb85100000@vip.sina.com

  tel:(0571)85051435

  fax:(0571)85101853

  野果的名称可能和布谷鸟的叫声有关系

  楼先生:东阳土话叫“葛古”。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写不出,就写成“芥果”。

  边先生:诸暨这里也有叫“鸭公公”的。

  何女士:绍兴这里叫“葛公、葛婆”,摘来泡酒喝,女的可以养颜。

  孙先生:慈溪这里叫“国公”。

  朱先生:浦江这里叫“葛工”。

  傅女士:我婆婆是仙居人,她说这叫“哥哥公”。

  施先生:在我们上虞这里叫“谷公、谷婆”。

  大家念过这些方言土话,再念念“郭公郭婆”,发音是不是很相近?“郭公郭婆”,也就是布谷鸟,农历四五月插秧时多在江南,正是和这野草莓的时节相合。

  一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长江流域的鸟类》,作者是两个美国人,正文很普通,讲各种鸟的类属,附着在每一段下面的注脚却风趣摇曳,差不多是上个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的一篇篇看鸟记———

  有人给郭公写下行程:“四月里它来了,五月里整日地唱歌;六月里改变它的声调;七月里预备飞;八月里飞去了。”这种鸟早晨即开始叫,到傍晚不息。它的叫是作吹箫声的,一吹三四声,并之为“Kwi-kwohk-wok”,或“Kwikwi-kwohkwoh”。中国人解释这叫声是在催促他们工作,“快,快,播麦”,“快,快,种谷”,“快,快,种棉”。

  郭公就是布谷鸟。这种鸟夏季在稻田或别种茂密植物的田中很常见……叫声容易听到,身子难得看见,因它们隐藏植物深处,羞怯,少出来。当此鸟在蹿过田畔的时候,我们方得仓促地瞥见,人如近前,叫声停止,找不到它的隐藏处了。

  但“方语随地易声,即鸣禽亦然”,同样的布谷鸟叫声,各地方的人因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况的不同而听成各种不同的说话———

  陆以湉《冷斋杂识》卷六《禽言》条说:黄霁青观察《禽言诗·引》谓:江南春夏之交,有鸟绕村飞鸣,其音若“家家看火”,又若“割麦插禾”,江以北则曰“淮上好过”,山左人名之曰“短募把锄”,常山道中又称之曰“沙糖麦裹”,实同一鸟也……《本草释名》又有“阿公阿婆”、“脱却布裤”等音。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六《布谷鸟》条说:布谷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分明云“布谷布谷”。因重叠其声,人骤闻之,音相近而疑似,如云“郭公郭婆”,又如云“看蚕看火”。今人遂称为“看蚕看火鸟”,亦称“郭公鸟”,失其本名矣。

  古时杭郡还把布谷鸟的鸣叫声叫做“扎山看火”,这和“看蚕看火”一样,意思是布谷鸟叫了,该是烧火扎蚕山的时节了;等到蚕事完毕,又把布谷鸟的叫声称为“家家好过”———地方没变,但时令变了,方言土话也跟着变了。

  也有把“郭公郭婆”叫“葛公葛婆”的:

  一位自称“会稽顽石”的网友说:葛公葛婆是一种野山果,相当于野草莓。葛公葛婆是初夏的产物,这时天已明显转暖,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甚至连蛇也开始出动了,各种鸟在山上……

  一位老家在新昌的网友在自己的帖子里说:我们听得最多的是鸟的叫声。知道乌鸦的叫声是难听的,甚至有可能给你带来晦气;而布谷鸟叫起来很好听,好像在唱着说:“葛公葛婆,摘颗吃颗”,我们就知道山上叫“葛公”的野果熟了。

  这样看来,这种野果和布谷鸟的关系的猜测在民间是有来历的。

  不能吃的蛇莓到底长成什么样?

  不少读者说起这野果时都讲到了“蛇果”、“蛇莓”,说两者长得很像,但“蛇果”、“蛇莓”是长在地上的,有毒,不能吃,至于毒性民间说法不一———有的说吃了肚子里会长小蛇,有的说吃了会变成哑巴……很多读者希望我们描述得更细一点。

  “蛇莓”的确有的,它又叫蛇泡草、三匹风、龙吐珠、三爪龙,有微毒。

  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欢在山坡、路旁、草丛等阴湿处生长,华东、中南、西南都有。它的叶、茎上都有白色柔毛,茎是细长的,匍匐在地上,每节都能生出不定根来,像蛇一样蔓延爬行,又因为果实是红色的,看起来像草莓,所以也有被叫做“蛇莓”的(和真蛇没有关系啦)。

  和“葛公葛婆”一样,蛇莓的花期在4月—5月,5月—6月结果,也可以入药,但两者也有着明显区别:虽然花都是五瓣,但蛇莓花是黄色,而“葛公葛婆”的花是白色的;蛇莓肯定是草本,“葛公葛婆”水分多,颜色鲜红,而蛇莓水分少,颜色暗红,红色中透出白乎乎的芯子,比较过一回,应该能够认出来。(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