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呆在车间的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09:30 解放日报

  

呆在车间的院士

  

呆在车间的院士

  五一长假,除了在家翻阅最新的机械专业杂志,七十九岁的工程院院士周勤之心里还放不下一件事儿: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由上海机床厂和东华大学合作建立的磨削实验室已
有了雏形。接下来的设备、人员问题,周老思量着自己能不能再帮上一把?

  从1950年起就在上海机床厂工作的周勤之被大家唤作“呆在车间的院士”。对他来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在车间里诞生的。自从2004年到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担任教授后,周老不仅坚持每周回一次工厂,还热心地当起了“产学研”的红娘。他请东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师生为上海机床厂的产品设计外观,结果,国产机床几十年来略显“笨拙”的形象,经过一个弧度、一个颜色的细微变化,顿时显得轻巧灵便起来。

  五一前夕,周院士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试验室。“我的试验室肯定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果然,周院士所说的试验室,其实就是上海机床厂内一间寻常的车间,各种庞大的机器不时发出隆隆声响。

  “一个技术人员,一定要在车间‘滚’一遍。没有理论是盲目的,没有实践也只能空谈。”1950年,刚刚进入虬江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前身)工作的周勤之被安排在工具车间做研磨工。时任总工程师的雷天觉就说了这样一番话,让周勤之牢记了50多年。

  上世纪50年代,周勤之在瑞士工厂考察时,见识了当时只有瑞士掌握的“镜面磨削”技术。他琢磨出此技术是由机床、砂轮、磨削工艺三大要素组成。特制的砂轮我国当时没有,于是他倾其考察半年领到的共计200元人民币的零花津贴,购买了2个砂轮带回国。回厂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终于攻克了镜面磨削技术,在上海机床厂诞生了国内第一台镜面磨床。1995年选上工程院院士后,周勤之依然不改常去车间的习惯。

  周勤之和机械“结缘”了一辈子。他认为,没有制造业,就没有物质财富。而每个制造业都需要制造机器的“母机”,因此,提高我国机床行业的工艺水平和效率,也成了周老的一件“心事”。

  “去年我到英国考察,不看不知道,我们的精度还在微米级,他们已经是纳米级;效率是我们的20倍!原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啊……”在国家和上海的“十一五”规划制订过程中,周老积极建议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

  令他高兴的是,这几年上海机床厂里年轻的大学生渐渐多起来了。不仅有交大、东华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生、本科生,连原来从厂里跳槽到外企的也有人回来了。老周忙着培养年轻人,这几年,全数控磨齿机,共轭磨削法凸轮磨床等创新技术正不断从上海机床厂的试验室中涌现。

  本报记者 章迪思

  

呆在车间的院士

  

呆在车间的院士

  五一长假,除了在家翻阅最新的机械专业杂志,七十九岁的工程院院士周勤之心里还放不下一件事儿: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由上海机床厂和东华大学合作建立的磨削实验室已有了雏形。接下来的设备、人员问题,周老思量着自己能不能再帮上一把?

  从1950年起就在上海机床厂工作的周勤之被大家唤作“呆在车间的院士”。对他来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在车间里诞生的。自从2004年到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担任教授后,周老不仅坚持每周回一次工厂,还热心地当起了“产学研”的红娘。他请东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师生为上海机床厂的产品设计外观,结果,国产机床几十年来略显“笨拙”的形象,经过一个弧度、一个颜色的细微变化,顿时显得轻巧灵便起来。

  五一前夕,周院士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试验室。“我的试验室肯定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果然,周院士所说的试验室,其实就是上海机床厂内一间寻常的车间,各种庞大的机器不时发出隆隆声响。

  “一个技术人员,一定要在车间‘滚’一遍。没有理论是盲目的,没有实践也只能空谈。”1950年,刚刚进入虬江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前身)工作的周勤之被安排在工具车间做研磨工。时任总工程师的雷天觉就说了这样一番话,让周勤之牢记了50多年。

  上世纪50年代,周勤之在瑞士工厂考察时,见识了当时只有瑞士掌握的“镜面磨削”技术。他琢磨出此技术是由机床、砂轮、磨削工艺三大要素组成。特制的砂轮我国当时没有,于是他倾其考察半年领到的共计200元人民币的零花津贴,购买了2个砂轮带回国。回厂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终于攻克了镜面磨削技术,在上海机床厂诞生了国内第一台镜面磨床。1995年选上工程院院士后,周勤之依然不改常去车间的习惯。

  周勤之和机械“结缘”了一辈子。他认为,没有制造业,就没有物质财富。而每个制造业都需要制造机器的“母机”,因此,提高我国机床行业的工艺水平和效率,也成了周老的一件“心事”。

  “去年我到英国考察,不看不知道,我们的精度还在微米级,他们已经是纳米级;效率是我们的20倍!原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啊……”在国家和上海的“十一五”规划制订过程中,周老积极建议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

  令他高兴的是,这几年上海机床厂里年轻的大学生渐渐多起来了。不仅有交大、东华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生、本科生,连原来从厂里跳槽到外企的也有人回来了。老周忙着培养年轻人,这几年,全数控磨齿机,共轭磨削法凸轮磨床等创新技术正不断从上海机床厂的试验室中涌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