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剧、观展—北京人黄金周亲近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万一)从俄罗斯《冰上芭蕾》到美国百老汇《西区故事》,从《西西里五千年文明展》到“伤痕美术”油画展……“现在黄金周逛书店、看演出才最时髦。”30岁的白领张浩,搜索出了很多北京人今年“五一”黄金周的休闲关键词——亲近文化。 看剧:从“小众”到“大众”
今年“五一”黄金周,北京不少地方打出了文化休闲的招牌。第六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盛世音乐文化周、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首都共有97台274场形式各异的演出同步上演。 “今年,我过了个文化味十足的黄金周。”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张楠告诉记者,今年,她陪同从老家来的亲戚一起,去观看了由相声名家侯耀文领军的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在北展剧场及民族宫大剧院的演出。“相比以前,现在的票好买多了,价格也合适。家人平时工作都忙,赶上假期看看相声演出,一起乐呵乐呵。” 读书:从“可有可无”到“必不可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非适龄的求学人员数量逐年增加,自考学院开设的专业也越来越齐全,在职研究生班录取的人数也是一增再增。这些都缘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上班族将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用于自我“增值”。 记者穿行于地坛书市络绎不绝的人流中,遇到正在淘书的姜毅。“每个人都凭实力做事,只要稍稍松懈就会被别人取代,所以我将今年黄金周的休息时间集中起来用于学习,使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据地坛书市组委会统计,黄金周期间书市人流量约13万人次。 与节日“充电”人群相映成趣的是,图书馆、阅览室里一卷在手品味“精神食粮”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国家发改委外事司张沁等专家认为,人们走出来看演出、逛书店等文化消费现象在全国大中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观展览:从“被动”到“主动” 从《我们的家园:澳洲原住民生活展》到《西西里五千年文明大型艺术展》,2005年“五一”到国博参观的人约4万人次,2006年“五一”接待已经超过6万人次,同比增长20%。 10岁的倩倩最爱去中国科技馆,看看自己的头发如何竖起来,钻进人体模型在“胃肠”里感知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坐在电脑前给自己拍一张照片——神奇的儿童科技乐园带给她无穷的乐趣。倩倩的父母告诉记者,今年“五一”,他们买了博物馆的套票,已经浏览了包括国博、首博等10个博物馆。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物质产品向服务类产品、特别是精神文化的消费服务类产品方向转移,某些地区、行业的文化休闲消费呈现出节节攀高、红火异常的好势头。随着休闲市场的发展、休闲消费观念的成熟,“文化小康”成为假日消费的新需求,这也为文化机构引导休闲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完) 相关链接 相关专题:2006五一黄金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