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有一种教育,叫饥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3 广西新闻网

  3个星期的全部消费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其中包括通讯费、交通费在内。为了培养广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节俭意识,南京财经大学团委从4月3日到4月23日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饥饿行动”(据《中国青年报》5月7日报道)。

  饥饿是什么感觉,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那一拨人,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体验过。就
拿我来说吧,对饥饿的记忆,也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

  作家路遥在他的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对饥饿有过细致的描写:主人公马建强在县城中学读书,他的第一大挑战就是挨饿;头晕目眩,五脏六腑像被无数利爪揪扯着,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到田野中去寻找酸枣、野菜和草根充饥。我想,饥饿这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再犀利的语言也无法穿透。

  作家萧春雷说过,辘辘饥肠才是人类的真正主人,推动我们在风霜雨雪中四处觅食,推动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方式。

  “狼因此出林,鹰因此离窝,农人因此耕作不息”。

  确实如此,正是这种害怕饥饿的忧患意识,成为人类求知、求变和求进步的起点。今天许多孩子,正在逐渐遗忘饥饿。这种遗忘,是一种数典忘祖。写过《格列佛游记》的英国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说,“为我计时的是胃,而不是钟”。饿着肚皮数着星星等待黎明和秋收的到来,这种饥饿感,才是人类丈量时间和生命的最初标尺。

  有一种教育,叫饥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饥饿”,其实在世界各地并不少见。在美国,许多小学有一门必修的课程,叫做“要饭课程”。

  按规定,要饭课为期3天,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而其他学生则分别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可以想像,面对猪食般的饭菜,几天下来,许多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乏力、头晕和注意力不集中,这种饥饿的滋味告诉他们,至今为止,全世界仍有上10亿的人口每天都在经历同样的场景。据说,追求幸福,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一种不可转让的权利。然而,对于幸福是什么,往往又像海市蜃楼般近在眼前、远在天边。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幸福边际递减”,人们在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幸福感的增量会随着物质的不断增多而减少。食惟相对之需,无绝对之美,如果你想来一顿真正的美食,不是去什么高档酒家,而是来一次心理按摩:饥饿。当然,大学里这么一次简单的“饥饿行动”,无法指望能产生多大的功效,但是至少能让他们“重温一下饥饿的感觉”。

  编辑:韦怡作者:林金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