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双鸭山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真满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53 黑龙江日报

  省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调研组

  编者按:双鸭山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问题,优化经济环境;围绕建设一支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环境;围绕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优化社会环境。通过不断深化整改,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真满意”工程。本版今日刊发省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调研
报告,供读者学习、借鉴。

  为了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真满意,双鸭山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问题,优化经济环境;围绕建设一支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环境;围绕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优化社会环境。通过不断深化整改,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优化经济环境,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问题

  市委针对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经济欠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将大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提升经济总量的支点,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8.7亿元,增长39.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05亿元,增长23%%,项目建设总投资额居全省第二位,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全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为了尽快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双鸭山市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大打城市建设攻坚战。一是采取“四个一”的办法,拓宽城市建设投入渠道。即以市级财力为主投一块,投资1990万元改造了交通不畅的新兴大街,投资1400万元重建了超期“服役”的黑鱼泡桥,畅通了城市的交通;以区域协作为主筹一块,动员双矿集团和中省直企业出资出工,改扩建城区道路,形成了建设使用和责任共担的机制,先后协作建设改造道路25条,总长度1.5万延长米,总面积13.3万平方米;以经营城市为主引一块,成功运用BOT方式,投资2.5亿元,建设总长27.5公里并连接市区内16条道路的城市环路,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以招商引资为主引一块,招引中国大唐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了热电联产项目,将彻底结束小区锅炉供暖的历史,还城市一片美丽的蓝天。二是将所属四个县规划成特色鲜明的四个经济发展园区。即宝清县建设褐煤煤电化循环经济区、集贤县建设煤

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友谊县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饶河县建设出口创汇经济园区。为了加大推进力度,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推进组,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推进措施。目前,入园企业已达6户,年实现增加值2.8亿元。三是实施“三化”工程,不断美化城市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仅去年一年就新增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梯次更新路灯1万余盏、新建和改善了翠峰阁博物馆和翠峰山广场等公共设施。他们还以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挖乱占、乱挂乱扔为重点,查处私接滥建案件134起,拆除违章建筑面积5170平方米,清理不规范户外牌匾广告1297块,从而净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精心打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双鸭山市为改善服务环境,一是开展“五测评”活动,即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测评执纪执法部门、基层单位测评领导机关、服务对象测评窗口单位、经济环境相关部门综合测评、“为经济建设服务、树行业新风”最佳最差单位评议;二是实行了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采取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定措施和包项目、包服务、包效果“五定三包”的办法,为企业搞好服务。在建龙项目的服务上,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组织一次与集团高层领导商谈会,21名部门领导常驻现场,直接服务企业。建龙集团董事长在向省委主要领导汇报时说:“双鸭山有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是软环境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为改善法制环境,双鸭山市设立了由10多个部门参加的举报网络,创建了投资服务中心、软环境投诉中心和“法制环境110”,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全天候为客商和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清理和废止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地方政策性文件400多份,修改、完善和出台优惠政策400余条,清理收费项目131项,将53个部门承担的审批事项减少到224项,减少76.8%%;先后立案查处了40余起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处分违纪人员30余人。为改善人文环境,双鸭山市开展了“解放思想,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在全市上下树立了人人是投资环境,人人是招商主体,改善环境是功臣,损害环境是罪人的思想观念。各部门领导亲自回答和解决企业、客商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市长带头做客直播间,走进“行风热线接待室”,亲自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2005年,共接听咨询、举报、投诉类电话1183个,接待来人、来访86人次,实现了咨询答复率、举报查处率、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

  牢固筑起经济崛起的支点。梧桐香榭引凤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外来投资者,一大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双鸭山大地。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3亿元,新建和续建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0项,全年完成投资3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5.9亿元。唐山建龙、山东鲁能、中国大唐、国电公司、吉林亚泰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我市,电厂三期、热电工程、建龙钢铁、建龙焦化、东荣一矿等一批立市立县立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为双鸭山市煤电化、钢铁、绿色食品三大优势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开始实施“1551工程”,即启动鲁能煤电、顺发煤矿、东荣四矿等10个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力争新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50项;力争竣工投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50项;开发储备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前期项目10项。围绕“1551”工程,从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即在推进竣工投产项目上,加强银政企对接,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以及利用开发银行贷款等途径,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在推进开工建设项目上,对重点项目,成立专门推进组,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在续建项目建设上,对电厂三期、东荣一矿、建龙钢铁等续建项目,加大综合协调工作,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前期项目批复上,加大对上协调力度,加快项目审批步伐,力争使鲁能煤电、东荣四矿、顺发煤矿等10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批复或资金支持;在项目储备工作上,注重引导和帮助支柱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二、优化干部成长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了调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双鸭山市委从端正好干部导向入手,不断完善干部评价、干部选任、干部交流、干部监督、后备干部培养等制度和机制,努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克服干部的“官本位”观念。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把官阶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惟一标志的“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广大干部中组织了“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什么,将来给党留什么”的大讨论,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用人“潜规则”问题,从端正干部导向入手,从市委主要领导做起,赋予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真正的考察权、推荐权和提名权,变领导意志为群众公认,进一步扭转了干部选拔上的不正之风。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开展理论宣讲、组织张会杰、邹本坫、林耘红等一批“勤政为民”典型事迹报告等形式,使广大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实现了由围着领导转、做给上级看向围着群众转、做给基层看转变。

  激发干部的创业热情。一是以发展实绩选准人。剖析过去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的暗箱操作、任人唯钱、唯亲现象,他们把“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以推荐公开、政绩公认、考核公布、任前公示、廉情公告为主要内容的“五公开”干部选任工作机制,严格执行“5+1”文件的有关规定,使干部选任工作更加透明。对拟提拔人选坚持“三个第一”的原则,即单位民主推荐第一,后备干部排序第一,考察组意见名列第一,做到了用发展的实绩取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去年以来,提拔的78名干部中,有45人列"三个第一",占提拔干部总数的57.7%%。二是按人才特长用好人。通过推进重要岗位与非重要岗位、实权部门与非实权部门、县区与市直部门、县区与县区、党群机关与经济工作一线、人大和政协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干部调整和交流,一方面使有一定专长的干部能够调整到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任职;另一方面拓展了干部流动的空间。一年来,提拔和调整的干部中有30%%多实现了专门业对口或相近。三是用灵活方式激励人。针对查摆出的在干部提拔使用上存在“死角”和部分单位、部门被“边缘化”的现象,他们通过用好、用足、用活干部政策,对市委讲师团、市妇联、市志办等单位政绩突出的干部,或提拔或重用,激发了干部的潜能。同时,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为后备干部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去年全市先后选派41名后备干部到各部门挂职锻炼,有7名干部被提拔使用。

  提高干部的执政水平。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素质和能力,市委以“两贴近(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为内容,不断强化干部培训工作,构建党校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在职自学和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即“三学一考”的理论学习考评体系。紧紧抓住干部培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施“开放式”教育,搭建了“五个平台”:依托北京大学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经济管理能人,搭建起引进智力、技术平台;依托无锡和大连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懂市场经济的农村干部,搭建起农业资源共享、贸易往来双赢的平台;依托北京著名经济学家论坛,培养一批懂招商引资项目的能人,搭建起对外招商引资平台;依托大连和绍兴干部挂职基地,选派干部到民营企业挂职,搭建起劳务输出和就业平台;依托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报告会,聘请国内专家学者,市级党政领导讲学、授课,搭建起更新知识、创新思维、科学执政的平台。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共举办主体班次302期,培训各级干部21394人次;组织10批次、634人外出学习考察,引进了农业发展项目15个,实现总产值1.6亿元。

  强化干部的监督力度。针对干部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察现象,对干部的考核坚持做到“五个延伸”,即从干部的下一级延伸到下两级;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延伸到全体干部职工;个别谈话范围延伸到服务对象和离退休老干部;从现单位、现岗位延伸到原单位、原岗位;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对拟提拔人选群众推荐票数不靠前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同时,建立了干部考核责任制和提拔干部跟踪问责制,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层层监督,防止了用人上的失察、失误。他们还努力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党员领导干部谈话谈心等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依托全国组织系统“12380”专线举报电话,构筑了上下贯通的舆论信息监督网络,提高社会监督的广泛性,实现对党员领导干部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

  三、优化社会环境,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双鸭山市委立足解难题、办实事、暖民心,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出发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群众不满意的方面改起,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贴近实际利民。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与群众利益密切的现实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就业难的实际,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特殊就业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大力开发一批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培育宝山棉服、岭东柳编等具有地方特点、适于家庭经营的产业,为难以就业的群众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全市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9万人,创业培训1920人;2.7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900人;完成城镇劳务输出17900多人,就业市场已出现结构性紧缺现象。针对农民运输难问题,开工建设了富密公路友谊段、依饶公路朝阳段、依饶公路饶河段,97公里通乡公路、43公里国防公路建成通车。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实施中小学危改建设项目27个,完成危房改造1.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近5万平方米;"爱心助学"筹措救助资金6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近6万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病不起”、“就医难”问题,开展了“十支医疗队、百名医生”下乡为千名群众义诊活动,有26支卫生医疗队为30个村屯的3500名群众进行了义诊;制定了14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建了4支应急处理小分队,并加强了人员培训和开展了应急处理演练活动。市、县疾控中心在完成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后,重点加强了人才培训等软件建设,确立了6个定点医院,33家网络直报单位,完善了网络直报系统,有效地防范卫生突发事件。

  千方百计富民。把富一方百姓作为执政追求,作为当前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克服了基础较差、财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努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一年来,市里共支付三条保障线资金1.9亿元,筹集4.1亿元完成了471户企业60487名职工的并轨工作;在实现“四个确保”的情况下,补发市直机关事业人员津贴1200万元,补发陈欠在职调资、离退休档案工资、98年提前退休和病退人员档案工资1600万元,偿还城市建设、教育、司法等欠账18763万元,历史欠账基本还清。通过改革农民进城落户政策,取消对农民工的各项不合理收费,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居住,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全市共完成转移培训76775人,比去年增长57.7%%;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比去年增长40.4%%;实现劳务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为了富民兴业,双鸭山市加大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力度。通过重点培育龙头、科技、外向型企业,使民营企业发展到1800户,个体经营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80户,亿元以上达10户,民营科技企业95户。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9.5%%,比上年增长2.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5.8万人,比上年增加5100多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2984.4元,增长14.5%。

  真心实意帮民。把帮助困难群体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生产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全市“一帮一”实现脱贫1.33万户,脱贫率89%。为3287户“三无”、重病、重残等城市特困户和农村“五保户”发放越冬取暖煤或取暖补贴。改善了64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完成残疾人康复训练1920人。启动了农村大病救助工作,救助人口5479人。农村受灾和特困近3万人得到及时救助,发放救助资金329万元。共争取扶贫开发资金2500万元,为27个贫困村落实了项目扶贫,使23700人脱贫,36000人受益,经扶贫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951元。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9起,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01.3万元。今年春节期间,市五大班子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城市低保家庭、农村特困家庭和优抚对象、下岗特困职工、军转干部、孤寡老人、特困残疾人和特困妇女等弱势群体家庭,共送去救助资金316.97万元,救助特困群众家庭21694户,使特困群体真正得到了实惠。

  维护稳定安民。抓稳定,保安全,全力营造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加大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力度,炸毁、填平非法矿井78处,推进了煤矿安全技改,加快了煤矿信息化监控系统联网建设;提前完成省政府挂牌督办的五处重点隐患整改工作。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134起,同比提高13.9%%,刑事案件稳中有降。“金盾工程”步伐加快,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法轮功”等邪教犯罪案件大幅减少,治安案件查处率显著提升。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市委不断强化信访工作,一年来,全市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4598件(批)次,结案率达95%%以上。

  转变作风为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服务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若干意见》;市直机关部门实行“办事代理制”、开通便民利民“绿色通道”、定期开展“民情恳谈会”,使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查摆出的少数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市委遵循“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以转变工作作风、搞好服务为切入点,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组织全市10名以上市级干部、100名以上县处级干部、1000名以上处级后备干部、科级干部以及科级后备干部大下基层,服务农村。各级党员干部深入村屯800多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300多个,走访农户1000多户,先后帮助76个村解决了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问题,帮助163个村解决了饮水难问题,在全省农村饮水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通过增加电台“行风热线”播出时间、开通市长信访电话专线、设立市长信访接待日、公布市政府领导分工及联系电话、开展“一站式”办公等许多便民利民措施,畅通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