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有益教授惹来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4:19 法制晚报 | |||||||||
新闻回放 “抛开对人的作用性,沙尘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尘暴可以净化环境,给海洋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 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绿色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专家王如松教授这样说。
(据《竞报》) -各说各话 科学不是用来宽心的 懂得了专家说的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在睁不开眼、满身是土的环境中能宽慰地想到“其实沙尘暴是在净化环境”吗? 能安慰自己说“沙尘暴给海洋带来丰富的营养元素”吗? 沙尘暴的危害早已有了定论,它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 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科学”不是用来“宽心”的,更不能闭着眼睛谈“科学”。专家们此时说沙 尘暴也有好处,会不会让负责治理沙尘暴的相关部门“松一口气”? 王旭东 社会应该是宽容的 专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常态中看出不平常来,其正确性如何姑且不论,单从其肯于思考、敢于说话上来看,就颇 值得褒奖。有人善于迎合世俗而胡乱说话,有人怕得罪某些利益群体而谨慎说话,这都是不足为训的。可作为专家,如果习惯 于说“今日天气哈哈哈”,还有独立品性可言吗?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伏尔泰的名言。一个文明社会,就应该能够容纳各种 各样的声音。孙正龙 知识不是用来炫耀的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常识。我想专家也许无意挑翻这一常识,而只是想显摆 一把不为普通人知道的沙尘暴知识,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炫耀”。 我以为,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评价沙尘暴的“功过是非”其实是一种无聊透顶的“知识娱乐”,而且是一 种缺乏社会痛感和责任感的资源浪费——国民深受沙尘暴之苦的时刻,正是对环境生态专家寄予最高期望的时刻,专家们当“ 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超然地评价沙尘暴在自然界的所谓“特定作用”,向公众炫耀自 己的沙尘暴知识。 肯定沙尘暴“特定作用”之后,难道我们要“大力发展”沙尘暴吗?用沙尘暴净化环境的“盛景”,难道是专家们想 要的吗? 舒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