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阅读率连年走低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0:42 东方网-文汇报

  江曾培

  ●人们读书少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不习惯”。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经常喜欢或不喜欢做什么,与有没有形成习惯有很大关系。需要重视培育阅读图书的习惯,尽管这比形成上网看电视的习惯要难得多,它要静心,抵得住浮华热闹的诱惑,同时,要花心力思索,要有毅力坚持

  ●另一方面,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则由于出版业近年坚持文化品位不够,没能很好地挡住文化快餐化、低俗化的趋向,图书虽然出版不少,富有思想文化含量的精品却不多,形成出版的平庸化,导致品位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少

  ●图书出版后,有人买后,才能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有人读后,才能实现其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图书阅读,可说是出版业的生存土壤。连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对出版业的发展可说是最大的制约。出版业要重视突破这一制约,努力培养读者,扩大阅读人口

  时当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传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走低的消息,不能不令人关切与思索。

  最近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对照前三次的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在持续走低,2005年则跌进50%以内。

  阅读率为什么会连续下降呢?有能力读书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人在回答他们的理由时,最多的说是“没时间”,占43.7%。此外,有29.1%的人说是“不习惯”。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大家确实忙,但是否都忙到“没时间”读书呢?看来,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人再忙,只要有心阅读,时间总是有的。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句:“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现代文人梁实秋曾将它写了贴在壁上,鞭策自己不要浪费“待饭未来”那段时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书。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之功。倘有此自觉,谁又能说自己“没时间”读书呢?

  何况,现在忙归忙,休闲的时间也在增多。别的不说,假日就多了不少。一年三个“黄金周”长假,人们四处寻找怡情悦性的场所,但见公园“爆满”,马路“爆满”,旅游“爆满”,娱乐场所“爆满”,实际上,闭门读书,“随便翻翻”,也是一种怡情悦性的好方式。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地,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可惜,如今这样“嗜好读书”者太少,没能利用这些时间读点书。

  因此,在我看来,人们读书少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不习惯”。尽管在调查中持此看法的人只有29.1%,远比认为“没时间”的人少,但它却是更为内在的本质原因。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经常喜欢或不喜欢做什么,与有没有形成习惯有很大关系。调查表明,时下不少年轻人习惯上网,近年上网率明显上升。宽泛地说,上网浏览也是一种阅读,是年轻一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需要加以扶植与引导。不过,它与观看电视一样,不能代替图书阅读。

  上网与看电视,较多的是直观性,而读书则更具思辨性。人要深入接受文化的浸润,不能不读书。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电视、电脑的出现,好多事情一“看”就明白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信息、知识和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思索与思考。“阅读,它横卧在精神生活的门口”,谁要深入精神的殿堂,就不能绕过“横卧在精神生活门口”的“阅读”。为此,需要重视培育阅读图书的习惯,尽管这比形成上网看电视的习惯要难得多,它要静心,抵得住浮华热闹的诱惑,同时,要花心力思索,要有毅力坚持,但付出与收入总是成正比的,一旦成了习惯,则会在精神成人上受惠无穷。

  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国民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由于出版业近年坚持文化品位不够,没能很好地挡住文化快餐化、低俗化的趋向,图书虽然出版不少,富有思想文化含量的精品却不多,形成出版的平庸化,导致品位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市场的开拓,固然离不开图书的数量,但更靠图书的质量。含金量高的图书,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旦成为公认的精品,就会造就一大批读者。优秀图书在引导社会读书风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单看去年出版的《话说中国》,由于“立足于学术,着眼于大众”,出色地将学术通俗化,编选得有益有趣,让大众与中国历史文化来了个“亲密接触”,赢得了许多本来爱读历史与本来不大爱读历史的读者的青睐,销量突破了百万册,形成了一个个读者群,从而促进了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提升。

  可是,这样的精品书实在太少。充斥在书肆中的,很多是低水平重复的书,“吃别人嚼过的馍”的书,缺乏新意创意的书,难以吸引人去阅读。当然,也有一些迎合市场的书,诸如娱乐性图书,颇为畅销,引来不少读者,但这些书的思想文化含量一般较低,并不能体现出版物的本质。出版业的功能,在于积累和传播人类思想和科学文化成果,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阅读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含量,应该说是图书与生俱来的天性。阉割了这一“天性”,热衷于以图书插科打诨,供人消遣娱乐,虽然也能赢来一些读者阅读,但这并非图书的根本使命。因为,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电视、网络的功能远远大于图书优于图书,图书在娱乐上不可能走远,也不应当走远。出版业应牢牢守住文化之根,多多提供有思想文化含量的读物,吸引和培育读者的品位阅读。

  图书出版后,有人买后,才能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有人读后,才能实现其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图书阅读,可说是出版业的生存土壤。连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对出版业的发展可说是最大的制约。出版业要重视突破这一制约,努力培养读者,扩大阅读人口。国外成功出版机构的经营策略,比较看重的有二条:一是培孕高质量的品牌书,让读者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二是致力于公众阅读习惯的培养,视其为己任。这两条,也正可以借鉴,作为出版业化解阅读率连年下降的“药方”。

  当然,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率,除了人们自己与出版界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比如增加公共阅读场所,改善公共阅读环境,学校提倡课外阅读,把阅读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等等。我国是有读书传统的,只要大家齐抓共管,国民图书阅读率走低的情况是会改变的。至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分流了一些人的阅读,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它们相互间并非注定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由于民众中拥有巨大的阅读潜力等待开发,图书与新媒体各有各的特点与长处,只要大家扬长避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互相配合,共同推动阅读的发展,从而更有利于将阅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凸现图书阅读是一种最具品位最具深度的阅读。

  (作者为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席顾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