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用创新打破国际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1:03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或许你并不熟悉继电保护这个名词,但你一定知道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将给生产、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或许你没有听说过南瑞继保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已经用了南瑞继保设备的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神六发射基地……

  1995年创立、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凭借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董事长沈国荣创立的“工频变化量原理继电保护理论”,用10年的时间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我国继电保护市场的长期垄断,并取代国外产品成为行业应用的主流产品;也正是在这短短10年的时间内,南瑞的企业规模翻了100倍。

  中国人攻克世界难题

  1970年—1990年期间,我国发生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272次,平均每年14次。其中,由于继电保护原理性缺陷导致的事故占到了一半以上。欧美发达国家也曾多次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仅以美国为例,近10年发生了两次大面积停电事故,其中1996年夏,美国西部9个州的供电系统因超负荷运作而瘫痪,400万人受影响,直接损失数十亿美元……电力保护控制的安全性与快速性难以兼顾,一直是威胁电网安全的世界性难题。

  “要想突破,必须从解决技术难题开始。”面对频频发生的停电事故,沈国荣从技术源头出发,研究并发表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保护原理的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工程人员可以迅速找出发生事故的电网段,从而迅速采取措施,将事故段隔离,保护整个电网不受到破坏。这项技术在全世界是领先的。

  1995年,刚刚创立的南瑞继保以“工频变化量原理继电保护理论”为核心,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近30项专利技术,一系列专有技术构成的快速继电保护体系。研制了从高压、超高压线路保护,到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组保护等系列化高新技术产品。

  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通过在电力系统广泛、长期的运行实践证明,特别是与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快的动作速度,更高的安全可靠性,被公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凭借着在技术领域一次次的创新,近年来,南瑞继保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得和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达46项。

  “在电力自动化行业,外国公司就怕和南瑞竞争”

  沈国荣说:“让所有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并取代国外产品成为行业应用的主流产品,让其产生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理念下,南瑞继保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成了外国公司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自动化市场一直被国外的大公司如ABB、西门子、GE等垄断,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电力工程,国内的企业根本无法承担。

  可这一状况随着南瑞的不断成长正逐渐发生变化。2005年,我国输电工程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在南瑞继保的参与下完成。

  2005年4月1日,葛洲坝至南桥±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双极运行,南瑞继保为其提供了国内第一套完全国产化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同年9月26日,我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南瑞继保是该工程唯一提供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和电抗器保护在内的全部各类保护的制造商。

  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我国电网建设和输变电设备制造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以往从不把中国企业放在眼里的国外电力自动化行业的大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被南瑞一步步“挤占”。在一次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电力自动化设备的招标过程中,被南瑞再次击败的国外一家大公司的负责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中国的电力自动化行业,外国公司不怕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怕和南瑞继保竞争。”

  2004年中国运行中的500千伏输变电线路保护统计显示:南瑞继保占国内全部保护的40%,占国产保护的74%以上,比例排名第一。而在10年前,我国在这个行业90%都要依赖进口。

  永远走在技术最前沿

  “无论在哪个行业,若想一直生存下去,你必须永远走在技术的最前沿。”沈国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熟悉沈国荣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我们搞工程科技的,就是要以务实的态度,去解决你行业中存在的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你解决一个,你提高一步,再解决一个,再提高一步。直到你引领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是优化煤电布局、缓解电煤运输压力、实施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试验示范工程系统、考核设备、提升国内电力设备制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勇介绍,在成功开发了500千伏和750千伏的输电线路保护之后,南瑞紧密配合国家重大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攻克了直流±800千伏输电线路保护的技术难题,为我国将要发展的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输电线路保护做好技术准备。目前,他们已经建成了针对实际±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系统的数字仿真模型,建设能够模拟双极±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动态模拟系统。该项目的建成,也开创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世界的先河!

  “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相信在今年下半年进行的世界上第一个直流±800千伏输电系统保护的招标中,一定能再次击败国外公司,让我们的技术应用再上一个新台阶。”金勇说。

  10年时间,企业规模翻了100倍;10年时间,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占领了中国市场40%的份额;目前,还在向着世界前沿技术领域迈进。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完全是靠着自主创新。

  南瑞继保自主创新的动力来自何方?

  采访中,公司董事长沈国荣一直强调:“我们这个企业,厂房设备值不了多少钱,真正值钱的是人才。”

  南瑞继保共有员工800人,其中研发人员就有近200人。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永远走在市场的最前列,沈国荣对人才的培养从来就是不惜工本。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电力保护部经理陈松林对此深有体会。

  1996年夏天,沈国荣把他送入清华大学读研,读书期间,工资照发,学费、路费全报。陈松林没有辜负沈国荣的期望,学习归来后,他作为主力参与了公司高压等级主设备保护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年,这一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短短两年时间,相关产品即占领国内市场40%的份额。

  在南瑞继保,还有一个名叫“脑力激荡会”的研讨会。沈国荣每天喜欢到各个研发部门转转,每到一处,他都询问一下这个部门的最新进展。有时,对整个业界都困惑的技术性难题,他就干脆坐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的研讨会因“畅所欲言”而被称为“脑力激荡会”。正是在这样一次“脑力激荡会”上,沈国荣突然迸发灵感,解决了他一直努力攻关的电网保护稳定性和快速性二者不可兼顾的技术难题。

  在南瑞继保,绝大多数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沈国荣亲手培养出来的,公司里的人把这叫做“养鸡下蛋”,因为这保证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青出于蓝、薪火相继。

  人才固然是关键,在和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坚持“以我为主”也是南瑞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继电保护行业,国外大公司一直凭借其技术优势,对我国市场进行垄断。葛洲坝、三峡等一系列的重大工程中的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都掌握在几家外国公司的手上,多年来我国对这方面的技术多次引进但消化吸收不足。

  2001年,由国家电网公司结合西北—华中(灵宝)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引进国外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技术。南瑞参与了联网工程施工,有机会与国外公司在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上进行合作,这对南瑞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南瑞继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勇介绍,技术的引进使得他们公司有机会进入这一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技术领域。但当时国外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出了这样的条件:“要搞5个这样的工程后,你们才能独立地做这样的工程。”“我们算了一笔账,真是要按照他们说的来做的话,要等到15年以后,我们才能独立地做这样的工程。”

  “要做就要以我为主。”面对国外公司开出的苛刻条件,沈国荣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外国公司以“退出合作”示威。

  南瑞继保人并没有被吓倒。沈国荣迅速抽调技术骨干进行攻关,学习、消化、创新,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更令国外公司难以置信的是,南瑞继保摒弃了购买国外数字仿真试验设备的做法,自主设计建成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支流动态模拟系统。

  灵宝直流联网工程让南瑞继保树立了信心,更加坚定地走“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

  南瑞在自主创新方面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还离不开他们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成果紧密结合。

  “创新不应该是一个大概念,而是在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用务实的态度解决本行业存在的问题,解决一个,就发展一步,再解决一个,就再发展一步,直至你走到这个行业的最前端。”这是沈国荣对自主创新的诠释。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南瑞继保的自主创新才始终能“有的放矢”,其成果能够迅速产业化,并在市场中不断完善发展。

  沈国荣说,通过产业化,南瑞继保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中,企业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科技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