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半曾被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3:04 新京报

  

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半曾被盗
资料图片:高庙文化晚期祭祀坑分布图。湖南洪江高庙遗址揭示一处新石器时代一大型祭祀场所。

  

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半曾被盗
资料图片:福建浦城猫耳山商代窑群发掘出的陶瓷器。

  

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半曾被盗
资料图片: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群发掘出的陶瓿及禽蛋。

  本报讯 经过紧张的终评汇报和专家评议,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日揭晓。本次入选“十大发现”的项目是从25个初选入围的项目中评选出来的。北京的入围项目北京东胡林遗址落选。评委之一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认为,去年是文物丰收年,这次入围的25个项目都很不错,哪一个落选都属“忍痛割爱”。

  按照时代顺序,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依次为: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贵州威宁中水遗址;河南鹤壁刘庄遗址;福建浦城猫耳山商代窑群;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河南内黄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参评项目应有新发现

  评选于今年1月启动,经过层层遴选,最终专家从100余项去年的考古发现中,筛选出25项入围,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各个类型的文化遗存。

  对于评选的标准,徐苹芳说,首先要符合《文物保护法》,项目须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参评内容应该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还要在学科里有新内容或对此项目有了新的认识。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价值”和一个“新”。

  经过为期两天的发掘单位项目汇报,在昨日的评委讨论投票中,徐苹芳、严文明、张忠培等18位国内顶级专家一次投票成功,根据票选结果评出得票最多的10个项目。徐苹芳说,上一次评选中,曾经出现过票数相当进行第二轮投票的情况。而这次,得票数第10名和第11名的项目相差数票,结果非常明显。

  入围项目10个曾被盗

  在本次入围的25个项目中,10个项目曾遭到人为盗掘。入选的十大新发现中至少有5项存在盗掘,其中3项是因人为盗掘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陕西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说,碰上一处没被盗过的墓葬几率是千分之一,能碰上一处没有被盗过的墓葬群则是万分之一的幸运。

  由于人为盗掘而进行文物发掘,这是考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评委张忠培说,这是考古工作者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此次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自1990年以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6届。

  ■专家说法

  “不能因经济建设影响文物保护”

  专家认为评选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提高文保意识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的工作人员说,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国内目前社会影响最大的考古类评奖,因为评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布,会吸引社会更多的注意力,“考古很需要社会的关注”。

  张建林说,评上“十大”,对发掘单位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奖励。但是,只要能入围,大家还是鼓足劲、充满信心地来北京进行项目汇报,争取入选机会。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希望通过这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评选扩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提高政府领导干部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不能因为经济建设影响文物保护”,这是评选中很多文物工作者的呼声。一名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说,有些文物可观性不是很强,发掘之后也许不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它们的考古意义却很大,希望这样的文物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链接

  惟一水下考古项目落选

  周边盗掘严重成为难题,我国将加强南海水下考古工作

  本报讯 25个入围项目中惟一的水下考古项目———福建东海平碗礁1号沉船遗址在昨日的评选中落选。此前,只有在1994年的评选中曾有水下考古项目获选。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介绍,福建东海平碗礁1号沉船遗址发掘在我国水下考古领域是比较突出的项目。

  张威说,水下考古在整个考古界起步较晚,在1987年之前,我国的水下考古还是一片空白。现在,我国的水下考古实力位居亚洲第一。一共拥有44名可进行水下考古的一线工作人员,但是相比数千人的整个考古一线队伍来说,这个数量微乎其微。

  张威介绍,水下考古是考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这包括沉船、古代港口和岛屿(因地震等因素沉下去)等。目前,水下考古队正在进行沿海水下物的普查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强南海水下考古工作。此外,有关部门也已经与肯尼亚签署协议,将前往肯尼亚调查中国古代船只的遗址遗物。

  由于水下考古耗资较大,我国的水下考古面临着资金和专用船只不足的问题。张威说,我国沿海水域能见度差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周边盗掘严重也是水下考古面对的一大难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荟 姜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