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自主创新之路走来的青年核电建设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5:1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袁梦德 周凯

  在秦山二核全面建成投产后的日子里,一大批具有自主设计、运行和管理能力的青年专业人才迅速成长起来。几位从自主创新之路走来的青年核电建设者,站在我国核电发展的历史方位,述说着创业历程中的体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中国是一个大国,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使命所在”

  李晓明45岁秦山二期核电站总设计师,核工业第二设计院院长

  2000年,李晓明在施工现场临危受命的故事,至今还能被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

  当时,秦山二核1号机组基建工作进入了关键时刻。这项工程从投资建设到生产发电,选择的是带有鲜明市场经济特征的商业堆,高投入、高技术要求带来高效益、高回报,机器每运转一天,就是1300万元的效益。

  可施工单位反映,工程拖期的关键在于设计院的图纸供应不上。

  一次协调会上,时任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李定凡当场宣布聘核二院主管秦山二期项目的李晓明为副院长,全面负责现场工作。

  这一年,他还未满40周岁。

  毫无疑问,在所有的自主创新中,自主设计是龙头。“但自主设计,绝对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晓明说。

  ——秦山二核最初设计参考的标准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和考证之后,中核集团公司最后确定上马两台60万千瓦的机组。从设计角度来讲,就意味着将90万千瓦机组变成60万千瓦,三个环路需要砍掉一个变成两个环路。这样的改动在国际上没有现成的成熟方案可以照搬。

  ——进行初步设计时,主要设备原考虑以法国的机型为主。后因技术壁垒、价格等因素,选用设备也由一国为主变成多国采购,带来了系统与设备的接口非常复杂。

  ……

  多方面的压力和难题并没有压倒李晓明和设计院的青年科技人员。设计院将几百人的力量都投入到秦山二核。

  2001年临近春节的时候,1号机组在进行主回路水压测试。因为一些设计错误和接口复杂,许多应承受100多吨水压的管道,实际只能承受二三十吨。李晓明紧急带领几十个人赶到施工现场。

  像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李晓明遇到的不计其数。

  对引进的设备进行消化吸收性的自主再创新,李晓明们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大亚湾核电站应急

柴油机的配备执行的是二拖一方案,秦山二核则把设计改成一拖一,大大增强了运行的可靠性。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穹顶,法国人习惯分成两个半圆来安装。秦山二核则采取整体吊装的方法。仅此一项节省工期一个月,并成为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创新项目。

  秦山二核的成功建设及优良的运行业绩,使李晓明感受很深,“中国是一个大国,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使命所在。固然,我们民族核电工业目前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核电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那我们就永远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操纵员,是民族核电发展必须冲破的一关”

  陆言琳32岁培训处模拟机培训科科长

  “欢迎你们来到秦山二核。你们中间最优秀的人,经过严格的训练,将成为二核的操纵员,成为传说中的‘黄金人’。”陆言琳每次回忆起公司董事长李永江当年对第一批培训者所致的欢迎辞,都依然会伴随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21世纪什么东西最贵?人才!而一名合格的核电站操纵员,对于保证核电安全运行来说,无疑是人才中的“顶级精英”。

  今天已是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杨兰和,从1995年起开始为即将启动的秦山二核做生产准备工作。他率领20多名从国内各重点高校精选出来的年轻人,开始了自主培训首批操纵员的历程。来自西安交大的小伙子陆言琳,有幸入选第一团队。

  操纵员之所以被称为“黄金人”,不仅是因为培养一名操纵员的费用高达上百万元,还因为操纵员手里“操纵”的是造价140多亿元的核电站。国际核电界一直将核电运行人员的培养视为维系核电站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更是核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经过前后5年的艰苦培训,陆言琳拿到了令人羡慕的操纵员证。但他却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机会参与实战,又从学生成为了一名教员。当时对上级的这个安排,陆言琳确实有点想不通。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带着眼镜的南方小伙子却深深感到教员的重要性:“操纵员是一个容不得半点闪失的职业。只有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百分之百过硬,才有可能站在操纵员人生最高的展示平台——核电站的主控室中。以前国内核电站的操纵员大多都是在国外培训的,而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操纵员,是民族核电发展必须冲破的一关。”

  “我们创造了一套中国式的核电建设管理模式”

  周赛军37岁工程管理处副处长

  周赛军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但他却已经是秦山二核的“元老”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

  目前,秦山二核一台机组每天可向华东电网输送约1600万千瓦时的电量。工程每提前一天投入运行,都将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工程的自主管理就成了重要因素。

  当时,承包秦山二核各项工程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工程公司,周赛军和他的年轻同事们负责整个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由于工程大,困难多,开工之初,没人相信秦山二核可以按时完工,但这帮“毛头小伙子”靠着坚持和信念做到了这一点。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北京的图纸绘制工作同时在进行,为了赶进度,工程管理处的年轻人甚至要赶到北京等图纸,拿到图纸马上赶回秦山。周赛军回忆,当时一个月的时间里有20天在工地。2000年7月,周赛军的妻子生孩子,他也只请了3天假,就又赶回工地。

  秦山二核进行反应堆穹顶吊装时,要把181吨重、直径37米、厚6毫米的穹顶吊到51米高处再放到47.83米处,而误差的允许范围仅在1.5毫米之内,结果一次整体吊装就成功了,创下国内核电站建设的一项纪录。

  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秦山二核1号机组于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04年5月3日投入商业运行。周赛军自豪地说:“我们创造了一套中国式的核电建设的管理模式。”

  “自主采购是降低投资、推进核电国产化的不二法宝”

  钟华35岁设备处处长

  谈起设备采购管理水平对工程建设及商业运行指标的影响,已经从事这项工作10多年的钟华如数家珍:“建造核电站耗资巨大,设备采购是工程建设的半壁江山;设备交货期又与工程设计、现场施工进度息息相关;设备质量、性能的可靠性关系到安装、调试进度,甚至工程建设的成败。”

  自主采购,光是多国设备产生的配套问题,就够设备处忙一阵的。但钟华认为“自主采购是降低投资、推进核电国产化的不二法宝”。事实上,设备处仅合理采购的某项关键设备,就曾经为国家节约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

  秦山二核设备处按照公司“自主采购、自主监造”的管理模式,已完成了1、2号机组3141个合同、75000多台套设备的采购,按计划交付安装调试并已安全稳定运行。就说提高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这一项,设备处采取了国外返包;国外技术转让,立足国内设计和生产;采购配套件和材料,由国内加工和成套;科研开发这四种模式去推进。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引入竞争机制,想方设法降低设备造价;集思广益,采购质量最好的设备,推进设备国产化;规范管理,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核电人才”,成为钟华最重要的心得和经验。

  “有良心才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能自主创新”

  田野31岁维修处仪控队自控仪班班长

  田野有着东北人的高大身材和江南人的清秀面孔,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初来到秦山,有点“穷追猛打”的感觉。

  田野的父亲在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工作,也许是某种“遗传”因子起作用,田野对电厂有着不解的“情缘”。他大学的专业是自动测量及控制,凭着对电的“感情”,在秦山二核1996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招聘时,他硬是说服了招聘人员,从东北来到了江南。

  1997年,22岁的田野来到秦山时,工程才刚刚起步。“没有老同志带,资料也不全,就是我们一帮年轻人,借鉴大亚湾的经验,提前介入了维修和调试规程,同时还认真仔细地研读陆续送达的设备资料。”不久,他开始主管核电站非常重要的一项维修工作——堆外核测。

  2003年春天,秦山二核进行第一次大修。由于“非典”影响,原先邀请的法国设备专家无法来中国工作,重担就压在了田野和他的同事们——几个年龄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身上。

  一台堆外核测量系统价值高达6000万法郎,稍有闪失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没有法国专家的指导,田野就自己阅读资料,一尺多高厚厚的英文资料,他一个人花了几十天时间翻译成中文,除了不耽误白天正常的工作,每天都要翻译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这一次,田野他们不但顺利完成了堆外核测的关键任务,田野还在调试中发现了法方软件与现场的偏差,并向厂商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件事,让法方立刻对中国年轻人的实力刮目相看起来。

  田野并不讳言,二期工程刚开工时,他也曾经有过迷茫:“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发电,不知道明天是否灿烂,不知道阳光什么时候能照进来。”是“在哪一行干都应该把它干好”的信念让田野坚持了下来,赶上了了核电发展的大好时机。

  刚过而立之年的田野似乎比同龄人显得更沉稳一些:“一个人不能老想着回报,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良心才会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能自主创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