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评论:向“新媒体污染”说“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9:03 温州新闻网

  在不知情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商业广告瞄准的对象。不信?看看各种商业策划案、广告策划书,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那里面的代号是“受众”、“影响众”、“目标群体”等等,已然成为商家的靶子。不仅如此,各种层出不穷的广告媒体还试图让我们随时随地出现在商家的“射程”之中。最近一家新媒体集团打出了口号——“打造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覆盖中国人的生活圈”。新媒体以此成为媒体业的新富,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备受追捧。

  环顾四周,这种新媒体的影响真是无处不在——无论楼宇电梯、公交汽车、机场地铁、

医院药店乃至公路街道,到处可见
液晶
屏幕、户外广告放送着时尚产品、潮流发布,喋喋不休,蛊惑着你的消费欲望,紧盯着你的钞票。所有这些新媒体出现的目标只有一个:“将广告植入受众日常的生活轨迹之中。”看到这句传媒集团原创的宣传口号,有点不寒而栗:好在植入的只是广告,要是植入大脑芯片,那我们连自己的意识、行为都无法控制了。

  与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不同,这些广告新媒体带有强烈的侵入性和强制性,已经侵蚀了人们的公共生活空间。前者还有个人购买、阅读、调频、选择的自由,而且不会干扰他人的生活。可是面对这些广告新媒体,只要你步出家门,就会陷入他们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的狂轰滥炸之中,不管你是否乐意,都只能被动地接受。从城市天际线的破坏,到等候电梯时片刻宁静的丧失,这些广告媒体的出现不仅污染了公共空间,而且毫无商量地把公众的公共空间“变现”,出售给产品企业而获利。

  当这些新媒体载着商业广告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缝隙,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窒息。没有文化的诗意,没有安静的空间,甚至没有休憩的愉悦,到处都是广告、广告、广告!渲染的都是物欲的膨胀、购买的焦虑、拥有的攀比。一位日本青年就曾因为受不了这些而患了都市广告压迫症,逃离到郊外。当他终于在空旷的原野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时,眼前飞来一只可爱的蜜蜂,定睛一看,竟然是电子蜜蜂,那嗡嗡嗡的声音是广告语!这个“逃无可逃”的故事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创作,它描摹了当时日本商业社会的现状,也预见性地映照了我们现在的境遇。或许因为曾受其害,所以今天在日本和欧洲,政府对广告媒体在公共空间的投放有相当的限制。

  面对这样的入侵,我们应该坚决说“不”。因为在公共空间遭受侵蚀的背后,损害的不仅是每一个公众的

生活质量,更是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

  《华南新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