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不能盯着收费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1:36 京华时报 | |||||||||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15个公园和博物馆。还有多少类似公园、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回归为公众服务的本来面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公园和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政府出于财力限制原因,对这些场所实行收费服务可以理解。但当城市的公共财力积累到
公共服务设施大多是用老百姓的钱建的,公共服务的最大属性是一个“公”字,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一些地方把闹市区本该建公园绿地、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地方卖给房地产商进行商业开发,再到远离市区的地方建华而不实的大广场,市民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能享用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少。一些城市的公园、博物馆门票一涨再涨,服务却并未见增加和改善,所谓的“以园养园”不过是创收的一块遮羞布。 如果说群众的“衣食住行”曾经是城市政府要优先考虑的公共服务的话,那么现在群众对健康、教育、环境、休闲等高质量生活的新需求,都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公共服务要求,建立怎样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政府认真对待。公园、博物馆等场所门票贵,市民还可以选择不去,但看病、上学、乘车、住房、家用燃气等基本需求,群众却无法因为一个“贵”字而不去使用。如果这些公共服务的费用超出大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结果必然是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受损,经济社会发展受阻。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央的这一精神深得民心,现在的问题是要抓紧逐项落实。拿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来说,哪些须由政府提供免费服务、哪些需要百姓与政府共摊服务成本适当收费、哪些应当完全交给市场承担等等,都需要理清头绪,调整到位。 摘编自新华社5月10日电文/郭奔胜 | |||||||||